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1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远芳

1、引言

我国地域广大,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种类多,危害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把各类信息置于空间分布中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2]。随着其理论与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日益成熟,它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海量数据管理优势,为资源与环境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及预测治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3],因此本文在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以使得地质灾害点管理、灾害救援的相关部门实现统一服务、统一共享,为地质灾害救援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系统数据设计

2.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各类应急资源空间定位的基础底图,具体包括矢量行政区划图、道路、河流、居民地、地名地址库以及高清影像数据等。

2.2城市应急专题数据

城市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专题业务数据库、门牌地址数据库,整合现有城市110、122、119、120、卫生防疫、水、电、气等多个应急处理部门的专题信息,通过集成系统,可实现城市内各分散应急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

3、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地图浏览

提供对地图的基本操作,包括放大、缩小、全屏、漫游、鹰眼图等地图浏览及测距、侧面工具,还可以通过图层控制功能来显示、隐藏图层或改变图层压盖顺序,如图1所示。

3.2专题数据查询

1、空间查询

提供点查询、矩形查询、多边形查询功能,用于检索区域内的专题数据。

2、属性查询

提供属性查询功能。根据用户选择的图层及关注的字段构建查询表达式进行查询,获取符合查询条件的专题信息。

3、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功能,用户选择要进行统计的图层、字段,统计结果以直方图、饼状图等形式展示。

4、定位

提供定位功能,用户点击查询结果中一条记录,地图跳转到记录对应的专题数据所在的坐标。此功能包含在空间查询、属性查询模块中。

3.3条件搜索功能

即输入关键词,选择查询条件(等于、包含、模糊、大小于等),然后将结果反映在地图上,点击每条结果定位到具体位置,查询内容包括处理各种应急事件所需的专题图层,针对地质灾害事故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点信息检索、重点单位查询、危险源查询、救护医院查询等。查询出结果以分页形式显示,同时将当前页中的所有结果在地图上实时绘制出来。

3.4缓冲分析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对象以及绘制对象两种方式进行缓冲分析:选择对象是用户通过一系列条件选择出符合要求的地物,通过输入缓冲半径对该地物进行缓冲分析;绘制对象则是用户在图上直接绘制点、线、面,通过输入缓冲半径对所绘制区域进行缓冲分析。比如根据前面操作得到划定的范围多少半径内的区域中,预案单位的个数、波及到的重点防火单位有哪些、危险点是否在其中等等,并导出为excel文件保存,如图2所示。

3.5最短路径计算功能

地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设定消防车出发起点到前往事发地终点,自动计算出警的最短路径,并生成图片提供打印;也可以自动绘制出事故现场到最近应急预案单位的最短路径,如图3所示。

3.6个人标注与历史查询功能

系统为用户提供在地图窗口标注点、线、面的功能,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方便以后查阅。

3.7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功能

根据报案人提供的地址,自动匹配后定位到事发地(需完善的地址库支持),同时提供手动微调,然后标注,并将坐标提交到数据库(如果有案件数据库,则通过记录该案件的编号关联其他属性信息)(为后续从空间上统计应急事件,制订对应工作计划)。同时顺带快速以该定位点为中心,设定范围,查询出周边关心的其它信息,比如发生地质灾害事件时关系周围居民区的范围、波及到的重点防火单位有哪些、危险点是否在其中、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医疗单位等等,如图4所示。

4、结束语

从系统近两年多的运行效果看,作用显著,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提升决策管理的水平和精度,更好的指导受地质灾害危胁的地区展开防灾工作。随着3S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收集能力的提高、研究分析能力的加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赵云峰、李华.GIS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勘察测绘2015(16)

[2]密长林、孙景广、安掁、王祥.临沂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建设进展2012(4);40-43

[3]张鸣之、喻孟良、王勇、李掁华、梅红波国家级地质环境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6);1347-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