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单纯鼻息肉切除术与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研究单纯鼻息肉切除术与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评价

余航平

贵阳市贵航300医院耳鼻喉科贵州贵阳55000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单纯鼻息肉切除术与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8月-2018年0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鼻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给予单纯鼻息肉切除术的为参照组,给予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跟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术;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

鼻息肉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是赘生于鼻腔内或者鼻腔粘膜表面的一种增生组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嗅觉减退、持续性鼻塞、睡眠打鼾以及闭塞性鼻音等,还会伴随轻微的头痛,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鼻息肉发病的原因包括慢性炎症、遗传因素和鼻变态反应等,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有中耳炎、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治疗鼻息肉的方式越来越完善,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要采取多行的手术治疗,对鼻息肉进行切除[1]。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鼻息肉切除手术,此外联合鼻窦开放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了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检验了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的有效性,并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08月-2018年0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鼻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3:17,年龄在23-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15±2.2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8:22,年龄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51±1.25)岁。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患者予以单纯鼻息肉切除术的治疗方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采用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的麻醉方式,并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待麻药起效之后,对息肉进行切除[2]。利用鼻窥镜观察患者鼻息肉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对于单发性鼻息肉患者应该采用圈套器进行直接套除,对于多发性鼻息肉患者应该快速精准的对息肉进行切除,并同时开放筛窦,对部分的中鼻甲进行切除,对于后鼻息肉采用圈套器或钩进行切除。术后采用进行药物雾化治疗,定期清理鼻腔。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采用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的治疗方式,具体做法如下:鼻息肉切除手术与参照组相同。并加以鼻窦开放手术,首先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取仰卧位(30度),采用鼻内窥镜监控系统和耳鼻喉吸割系统,分别采用德国Storze和美国敦力牌。利用内窥镜观察患者的筛泡的显露情况,当筛泡显露后,用刮匙将筛泡壁咬破,进入到前组筛窦中,并将前组筛窦的气房进行切除,在切除前组筛窦的气房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破坏筛前动脉,防止眶内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3]。把前组筛窦的气房切除干净之后,对后组筛窦气房和腔内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并保留中鼻甲,如果患者的中鼻甲发生了病变应该予以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具体切除部分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而定。手术之后予以抗生素治疗,患者鼻腔中手术填塞物在2天到3天内分多次取出,并定期对鼻腔进行清洗,清洗三周到四周,对于结痂和血块要随时清理,直至伤口恢复。术后所有患者均忌辛辣、油腻、海鲜等食物,并以流食为主。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窦口狭窄、眶内血肿和鼻腔黏连,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表明治疗效果越好;通过疗效判定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的判断标准为患者嗅觉减退、持续性鼻塞、睡眠打鼾等临床症状消失,内窥镜下脓性分泌物消失,有效的判定标准为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还存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无效的判定标准为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的迹象甚至加重,窦口狭窄且分泌物较多。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待(P<0.05)时,即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经治疗,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窦口狭窄、眶内血肿和鼻腔黏连等并发症的人数比为1:3:3,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参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窦口狭窄、眶内血肿和鼻腔黏连等并发症的人数比为0:1: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91,P=0.027)。

3讨论

鼻息肉多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在儿童中极少发生,是由于患者鼻粘膜发生长期炎症而引发的组织水肿。鼻息肉在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性,具有难治愈的特点吗,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使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所以采用鼻息肉切除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联合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采用了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鼻息肉快速的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再通过鼻窦开放术的治疗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鼻息肉发生的原因,从而减少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嗅觉减退、持续性鼻塞、睡眠打鼾以及闭塞性鼻音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头痛症状消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焦躁不安等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跟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说明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纯鼻息肉切除术与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基于此,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谊容,张万杰.单纯鼻息肉切除术与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对比[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666-1667.

[2]佚名.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并术中双鼻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17,11(7):59-60.

[3]曹雄卫.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和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89(5):510-511.

[4]简勇平,陈维斌.传统鼻息肉切除术与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2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59(2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