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立体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谈玉米立体栽培技术

孙多军

孙多军

哈尔滨市依兰县达连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哈尔滨154854

摘要玉米因其对种植要求低且较为高产,在我国被大面积种植。提高玉米的产量,我们就要对其进行栽培方式的改进;将玉米的产量提高到人们满意的程度,就必须从生物学特性及其自身所需要的条件入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作物的生产能力,进而达到高产之目的。

关键词玉米立体栽培种植技术种植效益

一、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如果想要对玉米进行新式培育,获得更高的产量,那就必须详细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一)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在玉米在不受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其自体所授的花粉只有百分之五左右。在人为进行授粉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都是用人工套袋对其授粉情况进行严格控制,把采集到的花粉进行混合后再进行授粉。这样就能保证自交粒与杂交粒随机着生在同一个果穗的不同的部位上。

(二)产生杂交当代具有优势

花粉直感作用杂合基因型是遗传基础,父本的遗传因素对母体植株产生反馈作用是间接原因。杂交促进母体株叶绿素含量增多,促使转运、输导能力的提高,杂交株穗比自交株灌浆能力增强。杂交穗株比自交穗株经济系数增加,促进成交F0代子粒表现出杂种优势。

(三)玉米的棒三叶

对于玉米植株来说,棒三叶是它的主要功能叶,这三片叶子是全株上最大的叶子,其与阳光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也就比其他叶片的能力强,其中所含有的叶绿素也较其他叶片多。棒三叶距离雌穗较近,对于幼穗的分化及成长极为重要,所以对果实的成长起着较大的作用。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将玉米的棒三叶去掉,所得的结果是玉米的产量比原来下降了一半还多,这也凸显了棒三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二、玉米立体栽培技术

现在我国玉米种植使用最多的办法就是对同一种作物进行大面积的种植,这种方式播种较为方便也便于日常的管理。但这其中也会有诸多问题产生,因为植株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因品种相同致使它们的高度相差不多,这就会造成植株之间相互竞争,也不利于风和阳光的透入,也会对植株的生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于上述问题,当下我们会将大豆、小麦等作物间接或是套种在玉米植株中间,这就会使紧密的植株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及孔隙,令植株之间能有风和阳光的透入,使得作物的成长更加良好。但这些方法都不便于日常农业的管理。基于此,吸取玉米间、套种、宽窄栽培的优点,适应玉米生物学特性,研究玉米丰产田和小区立体栽培试验,提出玉米栽培新方式——玉米立体栽培法。

选种高秆(3m左右)、中秆(2.5nl左右)和矮秆(2nl左右)3个种性不同的玉米杂交种,按一定行比、高秆、中秆、矮秆、中秆、高秆、中秆交互种植。由于株高的差异,株顶形成波浪起伏、立体形式,称为玉米立体栽培。

如:高秆选种高油115与高油4515,种子按1:1混种;中秆选种雄性不育的豫玉22;矮秆选种雄花不育的单交种,这3个杂交种的花期相近,两个高油玉米花期差异大,延长开花期,是理想的玉米立体栽培的模式。

三、玉米立体栽培的特点

(一)增强玉米的稳产性

1.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增强

玉米单交种的遗传基础是高度纯杂合基因型,因此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丰产,在另外一种条件下可能减产。近年来,由于气温升高、环境条件多变,只种单一杂交种是十分不利的。

2.提高保苗率

由于各个杂交种的种性不同,发芽率、发芽势也是不同的,对环境条件下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种多个杂交种易保苗。

3.对病虫危害的抵抗能力增强

危害玉米的病虫害很多,基因型不同的玉米对于不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不同。

4.延长开花期,提高结实率

目前雄花不育单交种很少,所以立体栽培的杂交种仍是雄性可育的。3个单交种花期延长,可提高结实率。

(二)增加玉米的丰产性

1.充分发挥和利用杂交第二代种子的杂交优势

理想的玉米立体栽培是以两个高秆雄性可育的高油单交种,以1:1的比例混合后种植作父本,2个父本的花期差异大些,可延长开花期。中、矮秆为雄性不育作母本,3个杂交种花期相近,可确保中、矮秆杂交结实,高秆父本串花结实。

2.充分发挥和利用边行优势

大面积清种沈单7号与玉米立体栽培中秆玉米沈单7号的株、行距相同。在玉米开花期观测沈单7号的地表及穗位处的光照及风速,从早上8:00至下午4:00止。每隔2h测一次,求出全天平均值。光照:地表面立体栽培比平面栽培增加见光量60%。穗位处立体栽培比平面栽培增加见光量63%。风速:地表处空气流动立体栽培比平面栽培提高40%。穗位处空流动立体栽培比平面栽培提高42.8%。玉米立体栽培,实际上是在平面栽培的平面上修出V型沟,作通风透光的通道,使全地里每一株玉米都处在边行上,得到更多的光照和CO,从而达到发挥和利用边行优势和杂交当代优势。

3.提高玉米光合作用效率

玉米光合作用属C4植物,比小麦、水稻等C3植物对光能吸收、利用能力强。补偿点低,饱和点高,对CO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强。立体栽培后,田间通透性改善,叶片风光量增加,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全株叶的光合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改善玉米品质

利用普通玉米单交种与高油单交种再杂交,杂交当代子粒中油的含量比母本单交种自交粒明显增加,介于双亲含油量的中间值。利用普通玉米单交种与高赖氨酸、甜玉米单交种串花杂交,结果证明:普通玉米×高赖氨酸玉米比母本自交粒中赖氨酸含量提高38.9%;普通玉米×超甜玉米交子粒比母本自交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多138.4%;粉质玉米×硬粒型玉米杂交种粒呈现出半硬粒型。杂交后改善了F0代子粒的品质。

(四)实现高效益、低成本

农民在购买玉米种子时,由买1个品种改为购买3个品种。播种时由清种改为3个品种按一定行比间种,其他均与清种相同。在稳产的基础上获增产,增收玉米一般为375Kg/hm2,多者可达750kg/hm2,还可以改善玉米的品质。

四、结语

对于玉米的立体栽培方式,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了解。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能够看出,对于玉米进行新式的栽培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对比自然生长的玉米,其产量更是可观。但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在实践中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使得这种栽培方式能获得更高的产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为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祝福杰.关于玉米间种栽培方法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2,(10).

[2]张鹏.关于玉米间种栽培方法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

[3]汪世平.玉米间种栽培方法[J].北京农业,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