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边李苦》之“苦”尽甘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道边李苦》之“苦”尽甘来

李炳坤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不难看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自身的体会。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仅是能获取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阅读把握自己的人格走向,用比较“高”的姿态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中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须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经过长期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举一反三、触处自伸的本领,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得到学习语文的实益,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自求得之”,那就进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成为“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一、相识——预习学文,事半功倍

小古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感兴趣,学生对故事内容不陌生,在此基础上激发起学文言文的兴趣,了解古文的节奏音韵之美以及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的学习,都是比较合适的。

《道边李苦》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内容主要是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首先我发下了《道边李苦》文字稿,还有一张《预学单》:

①试读全文,多读几遍,并用“|”画出你朗读时的停顿。(我一共读了遍)

②用“○”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并在旁边打上“?”。

③如果是你看到路边树上这么多李子,你会上前摘吗?请在()中打“√”。

我会去摘()我不会去摘()

④请就你上面的选择写出你当时的想法。

我当时想:

二、相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古文的学习方法无外乎读,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小古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意思就明白啦!初学者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也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古文本身语言特性就能让五年级的学生退避三舍,在教学中我们须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提高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读文言写白话,在改写中丰满细节,这还能给他们无限的创意空间,这或许是一个方面。

(一)汇报朗读,形神兼备

1.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读准字音

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对中学而言,汇聚了更多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等等。想要学好文言文,先读准字音,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话,那么想要诵读,根本无从谈起。由此,读准字音,我们必须从试读中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根据字典,一一纠正。最后,老师范读一遍。

3.读清句子

句读即断句,断句是文言文初懂的基础。之后,读清了句读,才能为诵读做准备。可以说,断句的知与不知,直接关系着句意句义的通顺程度。只有读懂了句读,才能彻底明白文章的词句结构,语言意义,才能读的清楚而准确。也只有读懂了句读,才能领会句子间停顿、重音、语调等变化规律,让文言文的阅读更加辨析。

4.通顺思路

文言文的学习,只有理顺了思路、把握文章层次,才能更好懂的全文的内同。而理顺文章层次,也是一种文言文阅读能力。想要掌握这种能力,除了掌握基本的用词结构、行文篇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诵读。通过语义的领悟、语音的把握,更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的内容走向以及作者的别具匠心,有效梳理文章脉络。

(二)入境入理,正确释义

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三)“疑惑、释疑、抉择”三部曲

1.正确理解“尝”的意思

“尝”我们平时都理解为“品尝”,但它还有其他两种解释,我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认为应该选哪个解释呢?出示三项解释:

①吃,品尝;②尝试;③曾,曾经。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解释为“曾经”

其实在其他文言文中,尝还有多种解释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感受文言字词的博大精深。

3.指名学生整句话的意思

同学们,我们学习小古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该怎么办呢?从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呢?可以问问同学,可以查字典或是资料。

三、相守——阅读延伸,泛读小古文

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课一开始的看图说话吗?其实那也是一篇小古文——《称象》,想一起来看看吗?

曹操得巨象。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自己来学学这篇小古文,画出停顿,读懂语义。还可以和同学讨论讨论,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阅读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得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就是读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等,也不是没事做闲消遣。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