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浅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王武芬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兴隆小学王武芬

【中图分类号】G639【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23-0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这一要求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思想和要求。

“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概括为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教学情境生活化、数学学习生活化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几个方面。而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课堂内外一线牵,数学生活情相连艺术境界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活数学生活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问大量的素材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记录下来。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收集生活中有关数学信息不失为一种实在的方法。收集方式可以画、写、记等。如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多位数,把你认为有意义的摘录下来。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纷纷把自己在课外书上、在报纸上、在网络上等地方,找到的多位数展示在大家面前。又如,在教学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后,我要求学生分别用这两种记时法记录一下自己的双休日作息时间表。这样不仅巩固了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增加了珍惜时间的情感,而且使这个作业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和才艺。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方法。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数学文本。如刚开始教加减两步应用题时,可根据小组内人数变化来进行重新计算。要求一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也可以自愿到另外的小组去,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少。

然后根据小组内人数变化的情况,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如第一小组原来有11人,到别的小组去的有3人,从别的小组来的有5人,现在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口编42应用题和列式计算。通过这样若干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回归现实生活,活化数学知识

数学文本知识只有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才会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可以美丽人生,数学可以智慧人生。研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同时,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在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如在学习了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半猜半教师告知的形式,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比。脚底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婴儿的头长与体长的比是1:4,12岁儿童的头长与体长的比是1:7,老师的头长与体长的比是1:8。再如出示五星红旗,美丽的雅典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发型设计,问这些美吗?知道为什么这么美吗?然后介绍希腊数学家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是2:3。就连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找找有谁的头发是分成2:3的。最后再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研究更多的生活问题,如煮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多少?

煮粥时又是怎样的?你家每月月收入与月支出的比是多少?

数学书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每次作业你的正确题目与全部题的比是多少等。这样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能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丽。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规律,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道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并积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