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方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方略

吴琼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吴琼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政治保证,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统筹规划,抓住重点、关键环节。

关键词:高校;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方略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谈到“政治生态”,从而使其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也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词之一。政治生态,一般是指是某个特定区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体现,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2]。

一、高校政治生态的内涵

高校政治生态是高校党风、政风、校风、学风的综合呈现。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优良的政治生态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它关系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决定着师生的价值取向。[3]只有构建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体系,才能充分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优化高校政治生态建设

高校政治生态主要在领导班子建设、纪律监督体系建构、提干选才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党员教育培养、意识形态管理等过程中体现。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要有恰当的方法和措施,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高校领导班子作为工作的“脊梁”和全校师生的“主心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防范廉洁风险,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班子要具有担当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关键作用;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自觉为党分忧、为校尽责、为师生服务;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树立领导班子成员了解民意、尊重民主、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形象和作风。

2、建构纪律监督体系。面对高校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趋势,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坚持一手抓惩治,一手堵漏洞的原则,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一方面要正风肃纪,建立、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防控腐败风险;另一方面要对贪污腐败问题“零”容忍,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坚决不给贪腐“虎”、“蝇”任何生存空间。高校的反腐败措施和制度落实要注意“问题导向”,坚持“靶向治疗”,针对高校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激浊扬清。

3、抓好提才选干机制。提才选干导向不正,危害的是政治生态的源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要把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治本之策,真正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严格把握干部标准,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择优选用,形成“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的导向。提高高校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高校党委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严格督查等方面必须给予大力支持,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4、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崇高理想、高尚道德、过硬专业兢兢业业投身教学,严格规范管理学生,赢得学生的敬重,做学生的表率,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要从严治教,严格执行教师“六条禁令”,落实师德建设“七条红线”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从严治学,加强学术诚信教育,严查学术不端行为。

5、深化党员教育培养。提高高校党员的综合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终身任务,努力塑造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党员。此外,党员要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强化“四个意识”;率先垂范、尽职尽责、自觉做好表率[5]。

6、加强意识形态管理。高校是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高智慧群体,思想活跃、思维碰撞、理论交锋、思潮涌入、价值多元是其有别于其他群体的重要特征。高校应积极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会议精神,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化政治政领导和思想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充分发挥高校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作用;普及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律知识。高校党务工作者掌握话语权最好的方式是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运用报纸、广播、网络等载体,积极主动地对错误言论的实质和动机进行深入地分析,创造符合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话语体系。

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关注不够的实际问题,是一个研究不多的理论问题。党和政府、高校自身、学术理论界应该高度重视高校政治生态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为其找出适合的方法和措施,使整个校园政治生态风清气正。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应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O1(1)

[2]褚尔康,赵宇霞.党内监督与政治生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01):76-80

[3]汪建.新常态下高校优良政治生态的建构[J].南方论坛2017(01):101-109

[4]桑学成,周义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概念辨析与着力点考量[J].江苏社会科学,2008(1):3-4

[5]刘爱华.论高校政治生态发展与党建创新[J].传承,2016,(12):73-75

作者简介:吴琼(1980-),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