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磨玻璃密度肺部早期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前病变的高分辨率CT特征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纯磨玻璃密度肺部早期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前病变的高分辨率CT特征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分析

刘余民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目的分析纯磨玻璃密度肺部早期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前病变的高分辨率CT特征与肺腺癌疾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0在我院确诊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和肺部纯磨玻璃密度早期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各20例,浸润性腺癌的患者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CT检查;肺部纯磨玻璃密度早期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为研究组,将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分析纯磨玻璃密度在高分辨率CT下的密度、大小以及其形态学特征;将其与2016年的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出最佳预测因素,并且构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4项纯磨玻璃密度在高分辨率CT下的影像特征均与病理新分类分组存在明显关联(P<0.05);其中纯磨玻璃密度、支气管充气、分叶以及胸膜凹陷等4项形态学特征与病理性新分类分组存在明显关联(P<0.05)。结论纯磨玻璃密度的高分辨率CT下的密度、大小以及其形态学特征与2016年的肺腺癌病理新分类存在明显关联(P<0.05);高分辨率CT检查可检测到纯磨玻璃密度的病理新分类。

【关键词】肺癌;腺癌;纯磨玻璃密度;病理学

肺癌又称原发性肺癌,是中国目前为止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2017年,肺癌的发病例数为70.62万,因肺癌死亡的人数高达52.68万;由此可见,肺癌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1]。为了降低肺癌死亡率,医学界对于防治于治疗肺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低剂量CT至少可以减少20%的肺癌死亡率,随后,高分辨率CT于逐渐被普及;两种检查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可及时发现肺癌,提高治疗效率。现对于研究高分辨率CT与病理性新分类分组的关联,我院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和肺部纯磨玻璃密度早期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各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9.1±2.3)岁;研究组患者为肺部纯磨玻璃密度早期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0-66岁,平均年龄(54.2±4.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本次研究经过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检查方法。对照组患者将采用低剂量CT检查。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从头至脚的顺序进行检查;医生将检查患者的肺部、胸壁以及腋窝;将检查器械的参数调整为:螺距1.08,120kv,250mA、扫描时间5-7s、重建层厚5.2mm、重建间隔5mm、图像规格为512×512[2]。

1.2.2研究组检查方法。研究组患者将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检查体位以及检查范围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将检查器械的参数调整为:螺距0.65,120kv,300mA、扫描时间1-4s、重建层厚1.2mm、重建间隔0.5mm、图像规格为1024×1024[3]。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了CT扫描,CT将采集到的信息以图片的形式传送到电脑,医生将对患者的病灶形态、密度、支气管充气、分叶以及胸膜凹陷等进行观察;我们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所检查的图像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患者图像质量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所检查的图像质量均可提供参考意义,但研究组患者所检查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高分辨率CT与病理性新分类分组的关联。其中,4项纯磨玻璃密度在高分辨率CT下的影像特征均与病理新分类分组存在明显关联(P<0.05);并且会随着病理的分类性增多而呈现递增趋势[4]。本次研究结果还对患者的头脚方向长度、病灶的实际平均密度、最大截面面积以及相对平均密度进行比较,其中患者所检查的图像大小变量成为最有效的信息。

综上所述,纯磨玻璃密度的高分辨率CT下的密度、大小以及其形态学特征与2016年的肺腺癌病理新分类存在明显关联(P<0.05);高分辨率CT检查可检测到纯磨玻璃密度的病理新分类。

参考文献:

[1]杨越清,吕喆,高杰,等.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内血管异常CT表现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38(2):182-186.

[2]戈霞晖,管雯斌,韩锋锋,等.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腺癌的CT及病理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38(6):561-566.

[3]李琼,范丽,顾亚峰,等.三维平均CT值和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预测磨玻璃密度结节型肺腺癌侵袭性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6):867-870.

[4]娄和南,赵晓丹,张亮,等.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与CT征象及病理的相关性[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2):1856-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