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覃永前董仕婷钟海建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西贺州542699)

【摘要】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传统非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分别采用传统白内障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比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视力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4±4.1)min,对照组(13.5±4.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尽管不能增进视力改善效果,也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腺白内障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86-01

白内障是第一大致盲性眼病,在我国患者超400万例,因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手术是治疗硬核白内障唯一可行的方法,术式类型繁多,其中非超声乳化术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术式,按照切口类型可分为传统以及小切口两类,本次研究试就此进行对比。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硬核白内障,晶状体核Ⅲ级及以上;

(2)保守治疗无效;

(3)非复发;

(4)无手术禁忌症,一般状况尚可;

(5)未合并青光眼等其他严重眼病;

(6)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1)存在手术禁忌症;

(2)复发性白内障,并发白内障,如外伤所致白内障;

(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共入选对象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58~74岁,平均(70.4±2.4)岁。左眼44例,右眼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术前诊断,做好术前准备,加替沙星等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数日,眼压升高者还联合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眼内压,必要时术前静脉滴注甘露醇降压。术前1h散瞳,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或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治疗,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摘除发生硬化的晶状体内容物。使用钢丝开睑器开睑,于12点时钟位角膜缘后8mm处,使用直齿镊夹住上直肌肌腱,以圆针带1-0丝线做上直肌固定缝线,制作结膜瓣,其基底为角巩膜缘或穹隆。切开角巩膜缘,并预置缝线,将其分置两侧,沿与虹膜面近平行方向,使用尖刀片穿透,做斜向切口。使用角巩膜剪,将其切口扩大。切除虹膜根部并分离瞳孔后粘连。施术过程中,应用虹膜恢复器,使晶状体显露,然后离断晶体悬韧带,然后摘除晶状体。随即关闭切口,予以结扎和缝合切口[1]。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上穹窿底部为基底做结膜瓣,10:00方向角膜缘后1~1.5mm反眉弓切口注入黏弹剂,环形撕直径6mm左右牵拉囊瓣,进行水分离,囊袋内旋出晶状体核,使其半脱位于前房,扩大主切口,注入黏弹剂,压迫虹膜切口下唇,娩出晶状体核,吸干净残留皮质,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置换前房黏弹剂,恢复前房,确认无渗漏,遮眼保障术眼,术毕。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手术时间、视力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视力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13.4±4.1)min,对照组(13.5±4.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视力改善率80.9%、并发症发生率26.1%,与对照组83.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的机制来看,两种手术都是取出硬核,植入人工晶体,以治疗白内障。一项基于8篇中文文献的Meta分析也证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在90d时裸眼视力>0.5比率、术后角膜散光、角膜水肿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次研究相同[2]。有报道显示,从角膜细胞损伤情况来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提示小切口手术有助于减轻角膜损伤,角膜细胞损伤可能会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3]。对于高龄患者、自身修复能力较差的患者而言,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可能更为适合。

【参考文献】

[1]刘河根,周爱娟.“白内障的筛查和康复治疗”在防盲治盲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4):1068-1070

[2]杨长健,曾伦桃,蒋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0-1552.

[3]张慧,崔巍.硬核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2016,16(5):85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