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徐倩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湖南醴陵412200

【摘要】目的:探索甲亢心理干预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到2018年2月期间住院的74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对心理干预护理的满意程度、治疗有效率,并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89%、护理满意度97.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50%、护理满意度64.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案来对甲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使得其心理干预护理质量从多个方面加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甲亢;护理方案;心理干预护理

随着环境恶化的现象不断加剧,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也相对提高。甲亢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疾病,近几年我国临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而甲亢本身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2]。由于大多数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甲亢逐渐成为了最为常见的一项疾病[3]。对于甲亢的治疗方法,目前来说在临床上依旧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病症的再次发作。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6年7月到2018年2月期间住院的74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甲亢心理干预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到2018年2月期间住院的74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8名,女性患者19名,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3.7±8)岁。对照组中包含男性患者15名,女性患者22名,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1.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甲亢,且均符合甲亢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体征变化,病情变化等状况进行观察,并加以记录,同时还需要作出对应的护理调整。

1.2.2观察组使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其包含三个基本内容: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有:

(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其中包含了外科医师、肿瘤医师、药剂师、营养师、护士长、护士;

(2)健康教育。在手术后,由护理小组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护理策略。同时,由护士执行,其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具体的手术状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引导患者进行手术疼痛缓解与自我护理管理;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房间安静和整洁,合理调节房间内的温度,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轻柔的音乐或广播,舒缓患者的情绪。因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护理人员为减轻患者卧床期间的不良反应,应随时注意更换合适的体位,保证患者身体舒适、呼吸顺畅。同时,多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都甚少,不明白病因或过度紧张,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护理人员应随时保持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开导患者,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预防病情加重,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其心理的焦虑情况,积极配合各种治疗。

(4)院外随访。在患者出院后,护士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状况和生活状况。根据患者所反应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引导策略。另外,护理人员还可通过电话、微信等多元化的沟通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和就医。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评价指标

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针对患者的护理意见进行调查,此次调查表共发放74例,回收74例,回收率100%。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89%、护理满意度97.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2.50%、护理满意度64.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

3讨论

护理相对常规护理来说,其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两个基本技能:专业护理技能与护理知识[4]。在我院实施之前,都针对我院自身的特色来制定护理方案,从而提高科室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将心理干预护理应用于甲亢患者的护理中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意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甲亢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患者甲亢症状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心理学和所学专业知识,改变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5]。通常,当其生病后,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变化。由于突然变成病患,以及生活环境、人群的转换,患者往往难以适应,心理会发生变化,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恢复至最佳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就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对症实施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更好的认知自己的病情,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恢复时间[6]。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使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案来对甲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辩证思维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昆,高蕴.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2):172-173.

[2]李苗苗.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267-268.

[3]张子平.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3):85-86.

[4]李桦.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6):240.

[5]薛林林.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