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材料在质量检测技术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6
/ 2

化工原材料在质量检测技术中的运用研究

张聪莎

身份证号码:13063419850120XXXX

摘要:质量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原材料作为企业产品生产的基础决定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化工行业因其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对于原材料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化工原材料检测作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和保证,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现代质管理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化工企业;原材料检测;检测过程;检测标准

引言

化工原材料检测是化工企业产品是否合格的保证,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保证。本文从检测人员素质,检测仪器的维护,检测过程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处理,检测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化工原材料检测技术的实际运用,希望可以为化工企业原材料的检测提供参考。

化学原材料的检测是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获取分析数据作为质量判定依据的重要手段。在化工原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因为操作人员的主观性,仪器的复杂性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从对化工行业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考核中发现,一些工厂的原材料检验员对检测分析的质量不会把关控制,很盲目地就报出检测数据,这和目前部分检测机构的管理尚不完善,对人员素质培训、仪器设备检定、标准物质应用、检测方法评定以及环境控制等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着很大关系。如此呈报检测数据,轻则使分析数据出现偏差。重则导致质量失控。在国际化全面质量管理的今天,加强工厂理化室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分析测试质量,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而本文针对化工原材料检测上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在化工原材料的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作为主体的执行者,是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的关键。一个质量意识过关的检测人员,利用专业素质和熟练的做技能的才能获得正确数据的关键。国际GB/T19000一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规定,对检测人员必须进行培训考核鉴定,持证上岗。因此检测机构对于化学原材料的检验人员必须要进行培训。建立行之有效的检查考核制度,使检测人员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测机构在培训检测人员时,要制订完整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检测人员既要懂得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又要具有现场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最后通过理论考试、实践考核与专业答辩来判定一个检测人员是否能够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一个技术过硬的检测人员不仅要具有照方抓药的本领,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一个数据的正确与否,检测人员要有能力判断,从而保证检测质量。

例如,按照统一的测定方法,对产品辛醇进行检测。检测人员甲按照仪器打印的结果直接上报,辛醇的质量分数为93.7%,而检测人员乙重新对结果进行了处理,则报出的辛醇质量分数为99.7%。辛醇检测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法,检测人员乙正确地分析了打印出的谱图,合理地改变了积分条件,从而报出了正确结果。

二、保证测试仪器的质量

完成一个化学检测过程需要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检测仪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物质、环境条件等等。任何一个原材料的检测都需要利用仪器,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实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检测的全部仪器设备,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正常维护。对检测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测量影响的检测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检定应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不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时,实验室应制定特殊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应按周期开展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在仪器的检定周期内,实验室应当对所检定的仪器进行期间校核,也可以开展实验室间的能力比对和仪器间的试验比对,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仪器是否存在不正常情况,以免影响检测工作。在仪器的交付验收和校准工作中,可以用标准物质来考核仪器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三、保证检验过程的可靠性并进行验证

产品的检测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无论是化学分析还是仪器分析,检测技术的可靠性与检测人员、检测方法以及其它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保证检测的质量,对检测过程可靠性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一个适合被测样品的检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重要,因此在化工原材料检测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对检测方法的验证通常有3种方法,即标准物质法、经典标准测试法以及不确定度计算法旧。通过对检测方法的评价来确定方法的可靠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保证样品成分检测的准确可靠。

四、保证取样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取样是实施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化学分析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取样质量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测试程序的特点所决定。取样须遵守的原则有:

(一)样品的代表性,即根据不同样品的种类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和器具,保证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二)样品的原始特性,即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样品的原始特性。

(三)取样的随机性,即设计合理的取样程序,充分体现出取样的随机性。

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是检测过程质量保证的最后一步。在定量分析中,每一种元素检测方法一般都有精密度的规定。在GB/T11792―1989(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在重复性或再现性条件下所得测试结果可接受性的检查和最终测试结果的确定》标准中,对如何确定最终检测结果做出了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与测试结果相关的参数,表明被测样品真值存在的范围,它意为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可疑程度。测量不确定度有2种表示方式:一是标准不确定度;二是扩展不确定度。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提高其置信水平,用标准偏差的倍数表示,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k倍后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表示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

五、保证符合标准环境条件

原材料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也是保证测试结果的重要环节,包括温度、湿度、尘埃、电磁干扰等。为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调试和使用。对于偏离标准环境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正。

六、结语

关于化工行业原材料的检测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本文从提高检测人员素质;保证测试仪器的质量;保证检验过程的可靠性;保证取样和数据的处理性;保证符合标准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了化工原材料检测技术在化工原材料中的运用,希望能为化工企业检测原材料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化学分析[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桂,2008.

[2]赵祥大.实用金属材料分析方法[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王少明,迟华亭.化学计量中的质量保证[J].化学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