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对策

陈蕾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村中心中学266417

化学课程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也不同于传统的综合理科课程,而是一个全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课程。课程内容突出了“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这里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知识搞一个拼盘,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内容。化学课程改革虽然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但其理念的落实关键还在于课程的有效实施。因实施过程不是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程本身的特点,也有课程实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本人从评价角度、组织形式角度两方面谈谈自己对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对策。

一、评价角度的困惑与对策

教学评价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评价标准的出现致使教师教学“前怕狼后怕虎”,即课堂上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等环节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而如果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做又怕三年后中考时学生考试的失败。

针对上述困惑,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等。其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课程如何改革,学业成绩考试这种形式会仍然存在,如果学生在知识点落实的前提下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业成绩也应该是好的。因此在一个学期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在探索“让每个学生都会说话”,即在课堂上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即使是错误的想法。如在上习题课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举手,既然题目已经做过就应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在把自己的某种思想表达出来时,其思维会更加活跃。

二、教学组织角度的困惑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它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体验和感悟,使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并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评价观和良好学习品质。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这些优势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导致有“小组”但没有“合作”或有“合作”又合作不好,最终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本人认为造成形式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不到位,“小组议论”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如:学生做作业时,让他们一起互相交谈或者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学生去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还有就是老师布置一个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实质的合作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议论”。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是无法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的。二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出现“搭便车”效应和“吸盘”效应(即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少作努力,以避免去做所有的工作)。三是缺乏相处技巧,影响到学习的实效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发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四是评价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单一,老师是唯一的裁判者;评价只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应;评价只重视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针对上述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下面一些对策:首先,提高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其次,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让师生在互动中同舟共济。即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另外,用特定工作确定学生的角色,如记录员、操作员、资料收集员、总结者等等。当然,角色要经常轮换。总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第三,教授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落实“授其鱼不如授其渔”,把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作为小组成效的关键。第四,实施发展性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在异质分组和教授合作学习技巧的基础上,让小组内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组4人,分别负责记录时间、记录温度、观察水沸腾现象并记录、根据数据绘制图象并负责总结汇报研究结果。实验时老师到各个实验小组指导,实验结束时的评价:首先教师对各个小组实验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其次是小组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间进行互相评价,最后是教师对表现突出的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能体现小组合作成效又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当然,要更有效地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落到实处,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

总之,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其实在科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也都在不断运用探究方式有效地落实科学课标的新理念,希望我们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质疑——探究——再质疑——再探究”,进一步推进科学新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