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诱思——探索研究——分析释疑——整理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设疑诱思——探索研究——分析释疑——整理发展”

蔡江

——结合中和反应的教学谈谈对探究式教学的浅见

蔡江

摘要:探究式教学重在学生的探究。运用典型问题,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参与研究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又要强调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感知、记忆、思维、兴趣、动机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和反应;化学

一、教学程序

探究式教学程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序列设计的。在教学中,通常是以下列结构进行的:

根据知识的重点和内在联系,按照上述结构,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实验探索及现象分析,激发学生议论和研究,培养良好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当学生从研究中得出科学结论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最后经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达到知识的深化和发展。

1.设疑诱思——提出问题

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维持。太简单学生会忽视,太难又难以探索,易产生挫败感。因而适宜的问题情景,才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设置障碍梯度,让学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性质,对两者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设问:(1)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2)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这就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研究——实验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应马上让学生做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对实验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并不断提出问题,阶梯式地引导学生思考。如学生做完实验后可提出:(1)是什么物质使酚酞变红色?(2)加入盐酸后溶液变无色,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分析释疑——启发引导

经过实验研究后,学生有了初步的结论,但此时学生的好奇心理更加强烈,因为他们只是得到一个表面的结论,并没有从本质上来理解。此时应引导学生来分析。通过分析,认识学习的主题,学生从争论、探索中得出本质结论,再经过教师的点化,整理归纳后,建立起知识体系。一般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汇报、集体评价、教师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的。事实证明,分组讨论能使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学生通过讨论,都能认识到酸具有氢离子,碱具有氢氧根离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在集体评价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得出错误结论的学生要进行纠正和鼓励,对好的结论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会更有兴趣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4.整理发展——知识迁移

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记忆新知识、消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时间,使学生能从书本中走出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重新认识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在学生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实验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整理知识后,知道了胃舒平有碱性,能中和胃酸;熟石灰有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这样就使知识得到了拓展,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印象,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系统化的目的。

二、注意事项

1.提问得当,刺激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要太简单,如果学生不假思索便可回答的问题,只能取得表观上的“反应热烈”而不能取得实际“诱思”的效果。但所提的问题也不能过难,否则学生望而却步,就会导致“诱而不思”。

2.爱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忌”批评学生提出的设想

课堂上的参与和活动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它为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创设条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已见、敢于创新、不盲从、不唯书,只唯实。要禁止批评或嘲笑别人提出的设想,保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和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才有好的教学效果。

3.要及时给予学生创新成功提供帮助,“忌”给学生太多次失败的体验

虽然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太多的失败,学生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心理,失去参与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心理水平,问题要从低起点至高要求发展,中间要不断设立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问题的难度不要跳跃太大,否则学生无法承受。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情况,通过提醒、暗示,甚至眼神、动作等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能得到成功感,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激情。

4.要给予学生时间充分思考,不要太快地下结论

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法时,是需要时间去吸收、消化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经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否则,学生只是记住了一堆结论,并没有真正去思考、理解,结果造成似乎理解,听得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却并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做不到举一反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为了赶进度、赶课时而忽略学生思维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的技能,激励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能自觉地、自发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总之,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94中学

邮政编码:5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