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能力为创新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想象能力为创新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张晓梅

张晓梅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271100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怀揣着希望。中学是学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时光,课业增多,知识难度加大,两级分化严重,学生在浩瀚的作业海洋中苦苦挣扎。有那么多的学生起早贪黑,每次考试都是重创,他们生活在无尽的痛苦失望之中。我们在苦苦寻找前进的方向,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那乘风破浪之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学生的学习更如此。他们缺乏想象能力,所学知识杂乱无章,各个问题之间没有可行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这种基础不但是指掌握基础,而且是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些年的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本人也正是以此为己任,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及做法谈之一二。

一、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美术教师的职责

1.教师的观念。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正在实施过程中,作为美术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要积极参与其中。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意识的形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能力。

2.教师的素质。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地方就是课堂。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像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取之不尽,同时,教师的素质也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像学生一样不断地去学习,去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断充实自己。俗话说“艺不压身”,你有一瓶水才能给学生半瓶。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在我的教学过程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我曾教过数学、语文、音乐,因此在教美术课过程中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可以和其他学科联系,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增加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根据中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绘画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人们总是喜欢寻找孩子们表现在画中的奇思妙想,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与形象,和谐而富于个性,常令成人们赞叹不已。孩子们尤其喜欢画色彩,当五颜六色的颜料通过他们的手自由地挥洒在纸上时,他们常常快乐得手舞足蹈。我们教师应尽量为孩子们创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有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尽情地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最好的画。如: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让初一学生画《我的向日葵》,一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讲解向日葵的形状、颜色等等,而是试着用平等的语言和他们探讨一下画向日葵方面的问题:画向日葵有意思吗?为什么?你愿意用什么样的纸和笔来画向日葵呢?听听这段音乐好不好?这音乐的节奏像不像一些小圆圈?想不想带老师去参观一下你的向日葵?这时,我再鼓励他们将所想的向日葵画下来。由于没有了我给他们的框框,他们的个性便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很有意思:有的向日葵是一群可爱的小胖子,太阳一出来,它们就大声地唱歌,脸儿涨得红红的,好快乐;有的向日葵像在做早操,有的向日葵很害羞,躲在静静的角落里说悄悄话……嘿!他们画出来的画还真不错,“趣”味十足。在我的眼里,爱画画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你看,五彩的笔下流淌出多少可爱的画面。那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那么纯洁,那么美丽,充满了灵性。我一直认为,教孩子画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画得如何如何像,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灵性,即对世界的感悟。空气流动起来,才会清新。同样,让孩子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

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我们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孩子的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画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们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和实践,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再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把各种知识联系在一起,学英语单词mountain时,不止看到的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可能是一座美丽的山,山上是无尽的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美景。看到一几何图形,可能是甜甜的大西瓜。英语不再枯燥,数学不再乏味。我们会见到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在不久的将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梦想在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