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四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沈世社

沈世社(江苏省如皋市天济医院针灸科226521)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1-005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针灸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笔者于2005年5月-2010年4月运用四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入选病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60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病人,经CT或MRI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2~83岁,病程3天~1年6个月;L3/L4突出8例,L4/L5突出30例,L5/S1突出22例;中央型突出12例,后外侧型突出38例,外侧型突出10例。

2治疗方法

2.1牵引:采用张家港日新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腰椎微电脑牵引床持续牵引,疼痛剧烈者行间隙牵引,牵引力一般为150N起步,以后视实际情况增加,时间30分钟。初次牵引者酌减少治疗时间。

2.2针灸:腰部的夹脊穴、肾俞、关元俞、大肠俞及患侧次髎、秩边、环跳、委中、承山。患者俯卧,穴位准确定位后局部常规无菌操作,使用直径0.28~0.34mm、长65~100mm的华佗牌不锈钢针灸针,夹脊穴、关元俞、大肠俞、次髎、秩边、环跳均深刺,次髎、秩边、环跳最好有下肢串麻感、委中、承山针刺50~70mm,所有穴位针刺得气后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夹脊穴、次髎、秩边、环跳连接上海G6805-2A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或断续波,电流大小以下肢肌肉出现节律性跳动,时间30分钟。

2.3推拿:在患者的腰骶部及下肢部按、揉、推、拿、搓、擦、捏、点压、弹拨等手法,待腰部紧张的肌肉松弛后行腰部斜扳复位法和(或)后伸扳法,治疗结束后患者腰部垫软枕仰卧或俯卧15~30分钟。除正常治疗外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如起床必须佩带护腰,腰痛症状好转后在床上作腰背肌功能锻炼,如挺腰,上下肢后伸姿势等动作。

以上治疗方法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3个疗程统计疗效。

2.4骶管阻滞:患者取腹部垫枕俯卧位或者胸腹尽量屈曲患侧卧位,用7号针头刺透骶尾韧带至骶管,刺入后有明显突空感为穿刺成功(穿刺准确与否很重要)。回抽无脑脊液、无血,用20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维生素B121.0mg、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至20~30ml,缓慢注入。10日1次,3次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腰腿疼痛、麻木消失,病变部位功能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显效:腰腿疼痛、麻木明显减轻,病变部位功能活动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有效:有轻微腰腿疼痛、麻木,部分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无效:腰腿疼痛、麻木无好转,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或采取其他方法治疗。

3.2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治愈25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5例,2个疗程治愈12例,3个疗程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

4典型病例

患者王××,男,38岁,建筑工人,于2005年7月23日就诊。主诉:右侧腰痛伴下肢放射痛6个月,加重1月,曾经针灸、小针刀、服用药物等治疗未效,经他人介绍到我院求治。查体:右侧腰部骶棘肌紧张,L4-L5棘突旁深压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MRI显示:L4/L5、L5/S1椎间盘向右后方脱出4mm,硬膜囊受压,L4/L5黄韧带肥厚,椎管轻度狭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型)。运用四联法治疗3次疼痛明显减轻,10次疼痛消失,3个疗程后腰腿痛及下肢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2年,至今未复发,年前路遇问及恢复良好,偶遇下雨天腰部发酸,余无不适。

5讨论

5.1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损伤,以致脉络痹阻,气血不和,不通则痛而致。从本症的疼痛部位来看,本病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有关,故针灸取穴以膀胱经穴关元俞、秩边、委中、承山、昆仑为主,配合腰夹脊、环跳、足三里等穴位,使经络气血得以宣畅,则其痛自止[2]。

5.2从现代医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膨出,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坐骨神经痛,原因是机械压迫和炎症共同所致。突出物的机械压迫所致的神经根缺血;由破裂组织产生的化学性刺激和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神经根炎症;突出的髓核压迫发炎的脊神经根,提高了对疼痛的敏感性,故:采用腰椎牵引通过机械拉伸的作用,使得腰椎间隙起到不同程度的增宽,腰椎间盘对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的压迫得到一定的减轻;腰部的推拿治疗,通过手法的作用,能加速局部的血液的循环,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痉挛状态,松解了粘连,调整腰椎小关节的错位状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椎间盘的压迫,改善了椎间盘突出物和(或)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针灸穴位的治疗作用通过深刺操作直达病灶附近,尤其使用深刺操作,使得针灸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最佳;采用骶管注射的方法,起到消炎镇痛作用,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通过以上四联法增加腰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状态,从而起到减压、消炎、镇痛的作用[3],从而达到了治愈疾病的目的。

5.3对于经系统保守治疗无好转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或生活,CT或MRI检查提示为脱出游离型或中央型伴马尾神经损害者,则应果断地手术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用较好的治疗手段在最确当的时候进行最好的治疗。不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以患者疼痛是否解除、工作能力是否恢复、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为标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发作、症状较轻、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者,对其工作和生活影响不明显者,均不宜手术[4]。

5.4四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解痉、活血、消炎、镇痛作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促进炎性减轻或水肿消退,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或治愈疾病。通过观察应用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简、便、验、廉之特点,不失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杨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6;25(6):17.

[3]关建敏.针灸疗法结合牵引治疗要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14.

[4]胥林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误区及对策.中国针灸杂志,2007;27(6):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