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宫颈糜烂不是病

/ 1

为什么宫颈糜烂不是病

肖辉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610023

过去大家常听到“宫颈糜烂”的说法,听着很可怕,曾经普遍认为宫颈糜烂是一种病变,甚至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但其实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颈糜烂?没有这个病,病名已取消

以前人们观察到,一些女性的宫颈口呈现不同程度的鲜红色泽,看似“糜烂”,以为是病理性改变,因而取名“宫颈糜烂”。但后来医学发现,“宫颈糜烂”其实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只不过是由于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与宫颈管外的复层鳞状上皮相比,柱状上皮更薄,因而使宫颈的颜色看起来更鲜红。所以如今医学术语中已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病名,而称之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这一生理现象。

为什么“宫颈糜烂”不是病

让我们从组织细胞的结构来认识一下“宫颈糜烂”的本质。宫颈表面覆盖有两种上皮细胞,宫颈管外的为鳞状上皮细胞,特点是多层、厚,大多数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就是鳞状上皮,它使宫颈看起来是灰白色;宫颈管内为柱状上皮细胞,特点是单层、薄;它们交界处叫“鳞柱交界区”。在鳞柱交界区,两者处于动态的平衡,类似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关系。这种动态平衡受雌激素影响,雌激素低的时候,鳞进柱退,鳞状上皮向宫颈管内延伸;雌激素高的时候,鳞退柱进,柱状上皮向宫颈管外延伸,这时我们就能看到柱状上皮,由于柱状上皮薄,使宫颈看起来鲜红,就像“糜烂”一样。所以,“宫颈糜烂”不过是柱状上皮外移形成的外观而已,宫颈糜烂不是病。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有关?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和宫颈癌没有直接关系,仅是一种生理现象。只是宫颈癌好发于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的部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宫颈光滑也可能感染HPV,宫颈糜烂也不一定感染HPV,换句话说,是否有宫颈糜烂或糜烂程度如何,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感染HPV的依据。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

当柱状上皮外移无其它伴发情况时,考虑为生理性现象,无需处理。当伴有其它病因,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HPV等感染因素,或人流、分娩、手术等宫颈损伤因素,则进行针对性处理。

(1)>30岁,或颗粒型“糜烂”、不对称“糜烂”、有接触性出血、宫颈硬度不同,应作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除外宫颈病变。如果没有宫颈病变,也无明显不适,建议定期复查。

(2)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如出现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等炎症症状,应进行治疗。在除去宫颈癌的情况下,多主张行物理治疗。

(3)物理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原理相同,疗效相近。关键是掌握正确的适应证,规范操作,注意围治疗期处理。

(4)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的癌前病变或者宫颈癌在肉眼检查上很难区分。因此,对于“宫颈糜烂”,在进行治疗前都需要先做宫颈防癌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因为早期宫颈癌也有“糜烂”现象。

定期宫颈检查很重要

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高危型HPV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是可防可控的,自从有了宫颈筛查以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HPV检测可以查是否存在感染,细胞学检查可以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部分高危型HPV感染,但仍然需要与未接种者一样接受宫颈癌筛查。

目前建议:21~30岁人群每2年筛查一次;≥30岁人群,若连续3次筛查结果为阴性,则可每3年筛查一次;65~70岁人群,若连续3次筛查结果为阴性,且近10年未获异常结果,则可停止筛查。如筛查结果异常,则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总结:“宫颈糜烂”听着很可怕,其实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宫颈没有其他疾病,“宫颈糜烂”是不需要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