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 2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张云

张云(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125-02

心房扑动是介于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快速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而规则的心房扑动的F波,F波频率250~350次/min。F波通常按一定比例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时,R-R间期匀齐,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R-R间期不规则。它比心房颤动少见,两者的发生率1:(15~20)。

1心电图特征

1.1典型心房扑动

典型心房扑动包括逆钟向心房扑动和顺钟向心房扑动两种类型。

1.1.1逆钟向心房扑动

逆钟向心房扑动常见,心电图F波明显,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

(1)F波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波形相同、波幅相等、间期匀齐、波间无等电位线、呈三角形的锯齿状F波。F波频率在250~350次/min,多数在300次/min左右。同一时间内记录的心电图显示F波频率快速匀齐,但在不同时间记录的F波频率可有明显变化,应用奎尼丁治疗后,F波变得宽大,其频率可慢至180次/min左右。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V3导联~V6导联F波倒置。V1导联F波倒置。

(2)F-R间期

①F-R间期固定,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F-R间期可以固定,也可不固定。F-R间期通常比窦性心律时的P-R间期长。

②F-R间期不固定

a.隐匿性传导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与F-R有关系,F-R间期有长有短,常出现被跳越的F波。

b.文氏型房室传导:分为干扰性文氏现象与阻滞性文氏现象。

c.干扰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并存。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d.阻滞性房室脱节:心房扑动合并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房室阻滞伴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或心室起搏心律。

(3)QRS波群

①QRS波形、时间与窦性相同。

②部分QRS-T波群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的蝉联现象。

③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及其分支阻滞。

④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心室预激综波。

(4)心室率心室率多在60~150次/min,活动或白天清醒状态,多为2:1或3:1下传心室,1:1下传时,心室率快速,夜间睡眠或白天卧床休息时,房室传导比例增大,转变为(3:1)~(6:1)不等,甚至更多的F波因干扰,隐匿房室传导或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未能下传心室。心房扑动伴有固定的房室传导比例,固定的F-R间期时,心室节律规则,否则,房室传导比例多变,F-R间期不固定,心室节律不规则。

1.1.2顺钟向型心房扑动

顺钟向型心房扑动Ⅱ导联、Ⅲ导联、aVF导联F波为正向,F波频率250~350次/min。

1.2非典型心房扑动

非典型心房扑动少见,F-F之间有等电位线。F波频率350~450次/min。此型心房扑动不易被心房快速起搏终止。

1.3心房扑动的特殊类型

(1)有等电位线的心房扑动典型心房扑动,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呈锯齿状的F波振幅高达0.30mY左右,可达0.60mY以上。但有的心房扑动的F波之间有等电位线,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①F波频率在200次/min以下,F波宽大,F-F之间有等电位线。②F波在250~350次/min,F波之间有等电位线。③F波频率大于350次/min,F波振幅较小,F-F之间有等电位线。

(2)心房率较慢的心房扑动接受奎尼丁、胺碘酮(乙胺碘呋酮)等药物治疗以后的心房扑动,F波频率可慢至200次/min左右,甚至低至160次/min。此时的F波振幅较大,时间可达0.34s左右。

2动态心电图诊断

动态心电图出现快速规则的锯齿状F波,心房率在250~430次/min,不论心室节律是否匀齐,即可诊断心房扑动。

F波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日,少数患者长达数年之久。

起止突然,可由房性早搏诱发,也可自行发作或由房性心动过速转变而来。终止时有较长的类代偿间歇,甚至出现短暂全心停搏而发作阿斯综合征。

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为2:1时,有时诊断比较困难。夜间睡眠时,心室率减慢以后,F波清楚地显示出现。

3临床意义

短阵心房扑动可以引起心悸等症状。但在夜间睡眠时发生的短阵心房扑动就不一定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心房扑动可以引起心功能不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房室传导比例越小,心室率越快。舒张期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心室失去了心房对心排血量的支持作用。发生于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或心肌病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扑动,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对心房扑动的治疗目的是转复窦性心律。方法有:电击复律、射频导管消融术及药物转复。不能恢复窦性心律者,也需应用药物增大房室传导比例,使心室率控制在60~110次/min范围。积极预防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慕璇,朱维琪,蔡晓英,周晓澜,李丽,马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年04期.

[2]陈传民.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