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市教育扶贫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H市教育扶贫发展问题研究

韩燕

(湖北工业大学,430068)

摘要: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H市教育扶贫存在教育扶贫的人力资源政策不足,扶贫助学政策针对性不够强,重物质资助、轻情感激励,政府以外的扶贫力量较少等问题。因此要从四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即:加大教育系统人才交流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均等化教育;完善扶贫规划,推进教育扶贫大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实现教育扶贫新飞跃。

关键词:H市;教育扶贫;问题;对策

习近平同志于2015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为此,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通过在贫困区域普及教育,使贫困人口有机会得到教育,营造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致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H市积极开展扶贫攻坚。至2018年底,已经退出或准备退出国家级贫困县的县达到7个。教育扶贫既是H市的脱贫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成功实现脱贫的重要保障。现就H市教育扶贫问题与对策作简要分析。

一、H市贫困地区基本现状

H市地处大别山区,属革命老区。至2017年,全市8个县(含省直管县固始县)中圴为贫困县,有各级各类教育人口146万,是典型的“穷市办大教育”。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优先发展教育再一次提升到战略高度,对老区教育“弯道超车”带来了新机遇。2018年6月,新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了专项评估检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底,光山县、潢川县、商城县、固始县、罗山县、息县等6个县通过贫困县退出市级初审。

二、H市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2013年,习近平作扶贫调研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勿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贫困虽然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但其内在根源其实是精神上的贫困,是人的综合素质问题。在人口综合素质比较低的贫困地区,即使有再优惠的政策,投入再多资金,采取再好的扶贫模式,也难以使经济较快发展,更缺乏后劲。因此,教育扶贫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

(1)教育扶贫的人力资源政策不足

教育扶贫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吸引人才到贫困区域学校任教。在这些方面,H市做得还不够,贫困地区教师学历以大专为主,使这些地区师资质量不高。低质量的教学无法吸引学生入学,贫困人群希望子女外出就业赚钱,也有一些孩子认为读书无用不愿入学,致使一些适龄学生辍学打工或转往别地入学。部分有机会完成大学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再回到贫困乡村工作。其他地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贫困乡村参加支援建设的人才愿意留下来的也不多。再加上有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发展落后,高学历人才更不愿在此工作、定居。

(2)扶贫助学政策针对性不够强

贫困寄宿生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扶贫助学政策,带有“普惠性”,标准不高,如贫困寄宿生补助,受助率要求65%以上,其中受到资助的相当一部分并非贫困学生。同时,受助面偏大,人均受助资金偏少,不能完全解决助学问题。

(3)重物质资助、轻情感激励

贫困地区当前不少学生特别是一些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后进学生有自卑感、孤寂内向,存在厌学心理,但无论是政府、慈善机构还是爱心人士,对留守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往往只注重给予物质资助,而忽略了情感交流、精神激励和心理关注。一部分接受过捐助的贫困学生感恩意识和上进心不强,少数学生还有被可怜、被施舍的感觉,有些甚至有依赖、等待等消极心理。

(4)政府以外的扶贫力量较少

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展开,政府作为扶贫开发主体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也越来越大,扶贫主体的单一化造成扶贫工作的力不从心,不利于社会责任分担、社会矛盾的化解以及教育扶贫的良性发展。

三、H市教育扶贫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教育系统人才培训

有效地利用市、县(市、区)对贫困地区对口支援这一良好机遇,协调财政资金,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贴政策,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学校就业。城镇中小学在教师提拔、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先树优时,建议同等条件下有在贫困地区学校任教经历者优先。加大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培训力度,为贫困地区教师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定期派遣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指导并示范教学,选派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到市、县(区)重点学校进行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保障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均等化教育

如今贫困地区学校学生移民数量激增,给广大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保障贫困地区学生享受与城市学校学生同等的教育。从贫困地区学生外流的情况来看,生存性外流所占比重较小,发展性外流所占比重较大。贫困地区如果能够让学生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就能够留住大批发展性外流的学生乃至一部分生存性外流的学生。留住这部分学生,对刺激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完善扶贫规划,推进教育扶贫大发展

解决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问题,顶层设计是关键。因此,政府需要完善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扶贫规划。制定并完善教育扶贫规划,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的努力、长处、优势,帮助其在特定领域“先飞”“先富”起来,用当地经济腾飞的优势弥补教育贫困的劣势。仅单纯依靠“输血”,如果当地经济发展不上去,纵使建成再美丽的校舍,做再有力的动员,也无济于事。完善教育扶贫规划,无论何时都要“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只有当地经济上去了,才能留得住人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真正推动教育扶贫大发展。

(四)发展普惠金融,实现教育扶贫新飞跃

“输血式”教育扶贫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它也可能会解决一时困难,但资金用完以后,当地仍难以摆脱教育资金匾乏的窘境。为此,应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这有助于贫困地区甩掉贫困的帽子,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当地的教育事业。人才资本存量不足、学生移民数量激增与学校萎缩严重等问题,会随着普惠金融这一“造血式”扶贫方式的发展而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扶贫工作也会因此而实现新飞跃。

四、总结

H市未来的教育扶贫工作要针对H市目前的具体状况,找出其问题所在,通过教育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进而良好有序地深入展开。教育扶贫是H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扶贫方式。因此,要坚持以教育为本,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内部条件,使H市的扶贫工作更加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