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课外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课外书

梁少欢

梁少欢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广东广州511400)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呈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就课外阅读方面不仅在阅读的量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所以,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要把握好“三读”——乐读;会读;善读。这“三读”是关键。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1.1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我经常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我向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讲述自己阅读课外书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搜集读书名言,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等,并随之进行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阅读了。刚开始,他们阅读的书目,还只是停留在读图画书、漫画书,如《老夫子》、《虹猫蓝兔》等一类。我并没有阻止(不良书刊除外),因为这也是兴趣的开始,只要他们想读,无论是什么书刊(不良书刊除外)都应该鼓励。慢慢地,我就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兴趣,以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优美,适合他们阅读为标准向他们推荐书目。

1.2创设阅读条件,置身于“读”的环境。

①创建班级图书角。把图书角设在教室的一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同学间互相交换阅读。②校内与校外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在校内,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天半小时阅读时间,我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在校外,让家长配合,督促子女阅读,保证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并建议家长与孩子共读。

2.教给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会读就是具有阅读的基本能力,读书得法,潜力巨大。把好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后,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了,还要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避免学生陷入一味追求惊险、紧张、离奇的故事情节中,或者只是“走马观花”,一门心思看“热闹”的误区。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做法:

2.1教给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只是看,还应拿起笔,我主要做法如下:

2.1.1设“读书积累本”,积累好词佳句、好段。

积累词语如同存钱,日积月累的积攒,等到用时才不犯愁。为此,中年级阶段,我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等分类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1.2抒发自己的感受,写读书笔记。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是课外阅读的关键。到了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2.1.3比一比,读书收获展示。

在班上,我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比赛,让读书活动得以延伸,如开展阅读手抄报比赛、读书收获展示台、我喜欢的书中人物、我从书中来(书中人物的扮演)……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指导迁移。

最能体现课外阅读的作用或意义的,就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学生能运用精彩的语言,优美的句子,懂得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这大部分都是跟课外阅读分不开的。

读书不能傻读、呆记,为了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作用,要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化作自己的血肉,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练笔中去,从而在运用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很难,需要教师不断的鼓励,不断的引导,善于发现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学会运用。

3.培养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善读”

善读具有自我组织能力,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表现为喜欢读,集中注意力地读,持久地读和有效地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时,我会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我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在教学《将相和》《赤壁之战》时,我就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了解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慢慢地,慢慢地,在学习新课前,有的学生已经把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读过了。并且,在班上,课余时间拿着课外书阅读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地扩展了。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学习,而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课外、课内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从课内学习步入课外阅读,就好像关在房间摆弄玩具的小孩跨出房门走进了大自然。让我们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吧。

收稿日期: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