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过程中喉麻管喷头落入气管内1例

/ 1

气管插管过程中喉麻管喷头落入气管内1例

童胜雄1丰新民1刘卫红2李世艳1

童胜雄1丰新民1刘卫红2李世艳1

(1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430022;2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430022)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49-01

全麻插管前行气管内喷雾表面麻醉因能有效降低插管反应,减少伤害性炎性反应物质的产生,使患者更好的耐受气管导管而被广泛应用。一次性喉麻导管也因此应运而生,但为了达到在表面麻醉时能有喷雾的效果,有的喉麻导管未采取一体式成型,喷头与导管采取粘胶固定。我科就发生一例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喉麻管喷头脱落进入主支气管,幸被及时发现并在纤维支气管镜下成功取出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35岁。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前访视:身高158cm,体重52kg,一般情况可,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级,辅助检查除轻度脂肪肝、肝功能轻度异常外,余未见明显异常,ASA分级Ⅱ级。麻醉手术经过: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NIBP,HR,ECG,SPO2,ETCO2,术前用药为静脉给予戊乙奎醚0.25mg。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50ug,阿曲库铵40mg,依托咪酯脂肪乳16mg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后经口明视下由喉麻管(见附图1)以1%利多卡因5ml依次于会厌谷、梨状窝及声门下气管内喷雾行表面麻醉,退出喉麻管及喉镜,继续辅助通气1分钟后明视下插入ID7.5号气管导管22cm,接呼吸机后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后固定,机械辅助通气。以丙泊酚,瑞芬太尼行TCI靶控输注,间断给予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同时手术医生消毒铺巾开始手术。5分钟后收拾器械时发现喉麻管前端喷头处缺如(见附图2)。鉴于插管过程中未见声门周围、咽后壁及口腔内有异物出现,怀疑气管内喷雾过程中喉麻管喷头(见附图3)脱落进入气管内!立即再次听诊,发现双肺呼吸音仍对称。于是取头低位,调小潮气量,取外径2mm纤维支气管镜行气管内检查,发现喉麻管喷头位于声门下约6cm处,固定于气管导管尖端外侧壁与主支气管壁间。遂换用外径5mm内带异物钳的纤维镜明视下靠近异物喷头,松气管导管气囊,稍退气管导管,使异物喷头位于气管导管尖端下方,调整纤维镜方向以异物钳固定异物喷头进入气管导管后连同气管导管一同取出,立刻再次行气管插管建立气道继续机械通气。异物取出过程历时约2分钟,全程患者生命征平稳,未见缺氧症状。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三天患者无特殊不适,正常痊愈出院。

讨论:

本例气管异物较小,位置特殊:考虑喷头为声门下气管内喷雾过程中脱落,再由气管插过程中被推入主支气管,气囊充气后固定于气管导管尖端外侧壁和主支气管壁间。故通气时未随气流进一步向远端支气管滑行,听诊肺部无异常,非纤维支气管镜检不能发现。我们的教训是:作为一次性喉麻导管应杜绝反复消毒使用,并及时向生产厂家反映该型号喉麻导管存在的隐患。

插管完毕后药械整理是对诱导过程的再次回顾核实,本例发现喉麻管喷头缺如后,果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避免侥幸心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外径5mm的纤维镜在气管导管内活动空间不大,且异物钳张口度小,钳取固定异物喷头后,从气管导管内直接取出较困难,耗时较长,本例采用连同气管导管一同取出后再重新建立气道的做法,既为取出的异物提供了一个保护空间又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

本例异物取出在深麻醉下进行,患者无反射性体动,为异物取出提供了便利条件,减少了患者脱机缺氧时间,使患者的氧储备足以保证取异物过程的安全。

异物取出过程中患者取头低位、气管纤毛自身运动方向及本例适逢为腹腔镜手术形成的腹腔内正压等因素都有助于异物不会向远端支气管滑行,方便取出。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大道215号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430022027-85332701.

[2]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大道215号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4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