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气管支架治疗肿瘤性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125)I粒子气管支架治疗肿瘤性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丛云峰

丛云峰(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150001)

【中图分类号】R56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12-01

【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肿瘤性气管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012年我院共收治肿瘤性气管狭窄患者132例,将其中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125)I粒子气管支架经纤支镜置入,对照组给予普通气管支架置入,术后行放化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置入支架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气促等级评价0级患者14例,Ⅰ级患者23例,气促优良率为95.1%,对照组气促等级评价0级患者9例,Ⅰ级患者15例,气促优良率为73.3%,观察组气管再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纤支镜置入(125)I粒子气管支架在肿瘤性气管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预后。

【关键词】(125)I粒子肿瘤性气管狭窄临床观察

气管狭窄会导致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害患者生命,气管内置入支架对患者损害小,能快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是治疗气管狭窄的临床常用疗法[1],本文将我院收治的肿瘤性气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以不同的支架置入术,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评价(125)I粒子气管支架经纤支镜置入术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肿瘤性气管狭窄患者132例,71例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行胸部X线、电子支气管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所有患者被确诊为肿瘤性气管狭窄。观察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5±1.7)岁,平均病程(18.5±1.3)月,气管狭窄部位长度(3.1±1.4)cm,参考《美国胸科协会气促分级标准》,Ⅳ级气促患者17例,Ⅲ级20例,Ⅱ级5例,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8±2.4)岁,平均病程(16.6±1.7)月,气管狭窄部位长度(2.8±1.5)cm,Ⅳ级气促患者13例,Ⅲ级15例,Ⅱ级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普通气管支架置入,观察组给予(125)I粒子气管支架经纤支镜置术,(125)I粒子源悬挂导管为聚乙烯医用导管,将粒子管固定于网状镍钛金属支架外周,制成气管内照射支架,粒子置入分布、放射剂量及置入数量应根据患者气管狭窄长度来确定,放射范围包括整个气管狭窄区域,支架置入方法与普通支架置入相同,术后行气管CT扫描验证粒子分布情况,同时给予止血、抗感染及放疗,放疗剂量50-70Gy/次,放疗总次数30-40次,放疗时间6周[2]。

1.3观察指标参考《美国胸科协会气促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气促情况进行评价分级,将Ⅱ级气促以上视为优良,同时观察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情况[3];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气管再狭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比较从表1中可见,观察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诊疗情况对比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气管狭窄导致患者呼吸不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为此在临床中属于急症范畴,特别是肿瘤性气管狭窄的并发症中较为棘手的症状,为此针对肿瘤性气管狭窄的治疗也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治疗气管狭窄对采用手术治疗和支架置入方式,但肿瘤患者体质虚弱或是其它原因不能耐受创伤较大的手术治疗,支架置入术也就受到广泛应用[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支架置入术均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气管狭窄导致的气促能得到明显改善,但通过对比气促评价等级及患者预后情况发现,(125)I粒子气管支架经纤支镜置入术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支架置入,因此说明,该术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普乐,王平,王敏,等.125Ⅰ粒子气道内悬挂治疗癌性气道狭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1):65-67.

[2]林爱军,郭启勇,刘兆玉,等.双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14(3):240-244.

[3]王征宇,张效平,吴广忠,等.可回收支架用于良性气管狭窄患者24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1):51-52.

[4]唐江凤,朱春生.喉气管狭窄的治疗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