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3

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李佑兴1程荣孙1周小军2

李佑兴1程荣孙1周小军2

【摘要】目的:了解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麻疹流行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建县1992~2007年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及麻疹个案调查表进行整理,对麻疹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1992~2007年新建县共发生麻疹733例,总发病率为7.2/10万。1998年发生过一次流行,发病率达25.56/10万,之后出现隔年出现一次小流行,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的3~6月份。发病率最高为乐化镇,发病率为18.05/10万。高发年龄组依次为0~5岁。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为9.15/10万、5.05/10万。麻疹高发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提高人群的接种率、2次接种率、疫苗成功率、切实做到消除空白免疫,同时提前麻疹疫苗初种时间,加强麻疹的监控,控制高危人群、高发地区的发病,进而消除发病。

【关键词】麻疹;流行特征;现状

Analysisof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ofMeaslesinXinjianCountyin1992~2007

LIYou-xin1,CHENGRong-sun1,,ZHOUxiao-jun2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measlesepidemiccharacteristicsinXinjiancountyin1992~2007,inordertocontroltheepidemicofmeaslesandcontrolmeasuresfortheformulationtoprovideascientificbasis.MethodsDatafrom1992to2007MonthlyReportofinfectiousDiseases,theannualsummaryandmeaslescasescollatedquestionnairesinXinjiancounty,analyzedtheprevalenceofmeasles.Results733casesofmeaslesoccurredfrom1992to2007inXinjiancounty.Therateofmeaslesis7.2/10million.Thereoccurredanepidemicin1998,therateofmeaslesis25.56/10million.Asmallepidemicappearsintwoyears.Theratepeakofmeaslesconcentratedinthespringandsummerfrom3to6month.ThehighestrateofmeaslestownisLehua,therateis18.05/10million.Thehighestrateofmeaslesagedgroupsis0~5year-oldgroup.Therateofmaleandfemaleare9.15,5.05/10millionrespectively.Thecrowdswithhigherrateofmeaslesaremainlyscatteredchildrenandstudents.ConclusionsIncreasethepopulationcoveragerateofvaccination,2timestherateofvaccination,thesuccessrateofvaccine,andmakesurethattheeliminationofgapsinimmunizationofmeaslesvaccineatthesametimeinadvanceofthebeginningoftime,strengthenmeaslessurveillanceandcontrolhigh-riskgroups,high-incidenceareas.Eliminatedofmeaslesincidence.

【Keywords】Measles;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Current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02-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婴幼儿。1993~2005年我国麻疹的发病率一直维持在10/10万以下[1]。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有所抬头,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2]。为了有效地控制麻疹流行,科学制订控制措施,现对新建县1992~2007年麻疹疫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新建县历年的统计年鉴。

1.2研究对象麻疹病例上报标准:①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疑似麻疹病例。②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证实为麻疹病毒感染的为确诊病例。

1.3研究内容麻疹的发病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来源(所属乡镇)、具体发病时间、职业等。

1.4统计方法采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麻疹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以疾病的三间分布理论为核心。

2结果

2.1麻疹发病时间分布1992~2007年新建县共发生麻疹733例,总发病率为7.2/10万。1998年发生过一次流行。1992~1997年麻疹发病呈散发,发病率控制在8/10万以下。1998年后发病高于1997年及以前。1998年后麻疹的发病波动较大,呈现隔年出现一次小流行。麻疹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的3~6月份,其中以4月份为最高峰。各年度及月份发病率见表1。

表1新建县麻疹各年度及月份发病分布

2.2地区分布新建县20个乡镇中,发病率较高的5个乡镇分别为乐化镇、联圩乡、长陵镇、铁河乡及农场。相对来说,发病率较低的地区有石岗镇、溪霞镇及南矶乡。各乡镇发病率排序见表2。

表2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各地区分布情况

2.3性别分布从资料中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发病的性别上看,男性发病率为9.15/10万(488/533.6万),女性发病率为5.05/10万(245/485.1万)男性与女性总发病率之比接近2: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2.4年龄分布0~1岁组、1~2岁组及2~5岁组年龄段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分别为128.62/10万、91.68/10万、54.80/10万。25岁以上成人的发病率最低为0.69/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见表3,

表3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年龄段分布

2.5职业分布因为缺乏各职业人群的人数资料,故仅计算各职业人群的发病构成,733例麻疹患者中,散居儿童368例占50.20%、学生221例占30.15%、农民66例占9.0%、幼托儿童42例占5.73%、工人12例占1.64%、干部6例占0.82%、服务人员5例占0.68%、医生1例占0.14%、其他12例占1.64%。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一般情况下,散居儿童人数少于在校学生人数,而散居儿童的发病人数多于学生,可见散居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学生,其他职业人群分布较散。

3讨论

3.1总体发病率新建县1992~2007年总发病率低于1993~2005年全国麻疹的发病率10/10万[1]。这与计划免疫的实施有关,该县1984年在全省首创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合同制,在全国得到推广。1998年发生过一次流行,1998~2007年发病高于1992~1997年。1998年后麻疹发病波动较大,并呈现隔年出现一次小流行,这与国内部分地区的麻疹流行规律相同[3]。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其原因可能是在疫苗使用时代,母亲的免疫力主要来自疫苗,免疫力不如自然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婴幼儿获得的母传抗体水平低,消失较快。宫道华等[4]报道6个月婴儿中84%小儿母传麻疹抗体消失。对于6个月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小儿抗体阳性率为86.6%,免疫成功率为80.7%,如此期未接种麻疹疫苗,接触麻疹患者后极易受传染[5]。近年发病率的上升还可能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处于空白免疫的状态;可见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覆盖率显得非常急迫。

3.2季节分布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的3~6月份,四月份为最高峰,这可能与四月份温度及湿度均有利于排入外界的病毒存活期处长,感染的机会增加有关。提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在高发季节加强对麻疹的监控,一旦发现病例,就应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

3.3地区分布:新建县20个乡镇中,发病率较高的5个乡镇分别为乐化镇、联圩乡、长陵镇、铁河乡及农场。这提示上述5个乡镇应列为麻疹控制的重点。

3.4年龄分布0~1岁组、1~2岁组、2~5岁组年龄段的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年龄越大发病率呈递减趋势。可见,低龄人群尤其是0~1岁婴儿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国麻疹初种时间为8个月,并不一定能保护整个0~1岁人群,尤其是6~8个月的婴儿,因为婴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到6个月消失,从而使其处于高度易感状态。这提示麻疹的初种年龄提前对有效控制麻疹具有重要意义。

3.5性别分布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①男性较活跃,社会活动范围较广,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较多;②农村地区比城市具有相对保守的的传统观念,男孩就医的机会多于女孩,一方面到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就诊的概率较大,发现及上报的概率自然较大,女孩患麻疹后少报漏报的可能性较大。

3.6职业分布麻疹的职业高发人群为散居儿童和学生,且主要为散居儿童,因散居儿童的疏于管理,使得计划免疫实施相对困难。而学生虽然有较好的规范管理,但人口密度太大,一旦有出现病例,传播速度较快。

3.7措施与政策建议综上所述,麻疹发病的控制不容乐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与改进措施:①加大有关麻疹防治的科普知识宣传及教育活动的力度,注意活动的灵活多样,引起使全人群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学校、乡村及偏远地方的人群,携手完成我国在2005年承诺的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6],提高群众预防接种意识和参与的主动性。②提高接种技术,实加强麻疹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及免疫成功率。③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注重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的监督与控制,提高监测质量,加强传染病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暴发。④针对婴儿高发,建议国家把麻疹初种时间提前,具体初种时间,希望国家能成立专项调查研究组重点调查。建议对准备受孕的母亲,在孕前允许时间范围内增加一次免疫接种,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即将出生的婴儿。⑤加强散居儿童的管理。对散居儿童、在校学生提高接种率及2次接种率,保证没有疫苗的免疫空白、空白人群,以控制高危人群的发病。⑥消除重男轻女的传统旧观念,维护人人享有生命健康和医疗服务的权利。⑦建全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加强所有相关的医疗机构切实做好麻疹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参考文献

[1]连志浩.流行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9

[2]戴孟阳,王萍,王迎春,等.沈阳市1994~2003年淋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3):225-227

[3]杨林清,吴自林,刘素珍,等.1951~2006年三江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9,15(1):27-29

[4]宫道华,吴升华.小儿感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444

[5]袁克兵,龚理,徐玉銮.1999~2007年滕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4):301-303

[6]韩喜荣,刘洪喜,陈玉峰.2005年~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抗体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42-1844

作者单位:330100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30006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