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布格阿依

昭觉县工农兵小学四川凉山616150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有其自己的语言环境,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交流都是使用当地的语言,普通话使用很少,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发音,更好地实现书面文字与有声语言的转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总结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纠正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语言的抑扬顿挫,让学生倾注更多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往往以当地的语言为主,学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都很少使用普通话,使得学生学习汉语的主阵地落在了语文课堂之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几种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中,教师应当尤其重视对少数民族小学时朗读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探讨了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训练朗读技巧

朗读也应具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不适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才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掌握教材特点,给学生进行朗读示范,注意投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做好文章讲解,告诉学生掌握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语气语调、节奏等,并训练学生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其它多种朗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例如全体同学进行群读,给学生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可以消除学生由于胆怯、害怕被嘲笑等而不敢当众朗读的顾虑。这种朗读形式,学生能够更加自由的进行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可以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种群读的形式尤其适用于胆怯的孩子。此外,也可以通过分段、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而具体应当采取哪种朗读形式,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二、通过师生合作朗读,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朗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发音有其自己的特点,让学生适应汉语言发音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掌握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气等等。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即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时,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语调,而在自己朗读的时候便容易出错。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听范读、自己朗读时注意进行比较,养成声调意识,久而久之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创设情境进行朗读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通过课堂枯燥的讲解、示范,学生很难提起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效果难以提升。而根据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朗读教学。如播放应景的背景音乐、展示与朗读内容有关的图片、通过小故事进行铺垫、利用多媒体进行声情并茂的展示等等,使静态的文字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让学生的真情实感能够被更好的诱发出来。

四、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在阅读教学中穿插朗读训练,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能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通过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训练语感,提升语言能力,同时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同时给学生提供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可以通过品读、竞赛读、评读、角色读、诵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朗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相表现,给学生营造出比较浓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促进个性发展。并且通过创设相应的朗读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培养情操。

五、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内容,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让学生进行大声朗读文章比让学生看文章的效果好很多。通过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刻的触动。同时朗读也能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并更好地弥补语言的缺陷,锻炼口才,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彭宏.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44.

[2]韦芳,罗之勇,石秋香.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现状调查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6,36(03):114-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