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现状及问题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园林设计现状及问题思考

韩英杰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河南商丘476400

摘要:目前国内的很多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对原场所的理性分析,不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植物配置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投资的价格及使用人群等,而是一味的片面追求图面效果、过度追求植物色彩的搭配、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在施工图后期缺少细节设计,结果图纸平面虽好看花哨,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本着务实、科学、理性的态度,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只追求形式、流于表面、忽视细节。主要从园林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源、反思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和营造最佳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细节设计;平面化;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园林设计

1目前园林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不少国内的设计不考虑中国的国情。过分讲究几何性、追求对景,对于原有地形地貌尊重不够,造成开挖量无谓增加。而且由于没有考虑到自然起坡、植被遮挡等诸多原因,许多图纸上景观设计的重点,其实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2)更有其甚者,无论规划规模大小、场地性质、用途,都用同一手法,造成园林景观风格上的迷失,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炒作上。无论是德国的简洁风格,还是法国的浪漫情调等,都只是简单地复制概念,而没有在实际的设计中体现出概念应该表达的内涵和文化。

(3)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性,缺乏事前控制意识。设计人员认为园林设计追求的是景观效果,而忽视“既经济适用又美观大方”的原则。认为工程造价控制,那是经济技术人员的事,而概预算人员也认为,按通常做法,只要设计图纸完成后,根据图纸和有关定额文件取费标准编制设计预算就行了。

(4)细节上的疏忽。虽然图面漂亮,而实际感受中,尺度却不宜人。主要表现为花坛和水池的边角过于锐利;广场的大理石地面光滑;步行道高低错落;水池周围没有护栏;还有对气候、土壤、水文、地下基础设施等环境基础资料掌握不充分,对历史人文景观与现实环境调查不够深入,致使设计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在施工阶段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甚至重新设计,使得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等。也许设计师更多的是从美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它们当成艺术品看待,但是对于居住者而言,更看重的是这些景观是否安全、实用。

以设计市场中最常见的住宅小区为例:日常景观里,人们对周围景物的观察以成角透视为主。由于许多建筑物相距较近和彼此遮挡,再加上人们从远处观察建筑物的机会并不多,普通市民对建筑物体量特征谈不上有充分的把握。设计中往往借助模型与鸟瞰图来把握整体,通常观察视点较高,容易造成人们过分关注彼此的关联性。而且在总图中的建筑体量不是直观反映,许多区域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阴影对景观效果充分表达所造成的消极作用,和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国内,景观环境往往属于建筑规划设计后的二次设计,有些园林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规划的意图,在园林设计时比较专注于图面效果,使其看起来更干净,更有秩序感,对于原有建筑的相互关系,对使用的功能、人流和车流的开口位置等却没有充分理解和考虑,使一些本来可以成为精彩节点的区域沦为了消极空间,使用上也不是很方便。

我们经常在媒体看到,我国某市、某县兴建市民广场,规模如何之大,档次如何之高,可是一旦看到其设计图稿或是实景照片,感觉就让人哑然失笑,觉得设计施工都了“平面化”的幼稚病。其尺度通常显得过于巨大,多采用几乎完全对称的手法,再加上一些为形式而形式的所谓标志性节点,使整个广场显得没有一点亲和力。虽美其名曰“市民广场”,而且几乎没有可圈可点的细节设计,光秃秃的花岗岩铺地、极少的休息设施,以及为了构图而出现的大量人为的高差,能真正让市民享用到广场带来的好处吗?甚至许多缺水的北方城市也流行那些超尺度、几何化的广场,用大面积平整的草坪来显示广场的宏大。抛开经济、环境帐不算,就设计本身而言,也存在诸多不足,不仅与周边建筑、路网的结合十分生硬,就是最重要的空间感受,也不尽如人意。

即便是武汉的的重要工程,如武汉洪山广场,汉口江滩公园,鲁巷交通转盘广场等,有诸多专家的参与和论证,也存在着追求图面效果、设计平面化的倾向,留下了许多遗憾!

(1)鲁巷交通转盘广场,圆形车道路环抱中间的圆形绿岛,绿岛内设置了许多游憩设施、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的大涌入,造成城市交通的堵塞,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绿岛也随之由游玩、憩息广场,逐步成为观赏性景观,只适合在空中观看的广场,缺乏人性化的设计。

(2)汉口江滩广场,道路宽阔而且笔直,虽然从视觉上看很有气势,但也有些问题。有些景观节点只是一些几何符号的重叠和堆砌,景观功能的设置是简单的平面构成,缺乏武汉文化和风俗的延续和对实际实际功能的考虑。

由于我国目前建设项目很多,境外设计师和设计公司都很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纷纷抢滩登陆,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洋流”。加上国内也迫切希望项目的设计水平能够迅速达到世界一流水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境外设计的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其中的确有不少精品,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扮美了我们的城市,让人叹为观止。可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尴尬的局面。比如目前就存在一种不合理现象――许多人对境外的设计水平盲目信赖,认为境外设计的就是好的,不加鉴别地全盘接受。致使许多有识之士视为之惊呼――“中国成了外国设计师的试验场”。

情况的确如此,相当一部分在国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纯形式化的项目在国内粉墨登场。他们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图纸上光鲜无比,而实际效果却相去甚远,有的甚至还成了建设性破坏,让人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最啼笑皆非的是居然出现了一批境外“投标专业户”:利用境外设计的金字招牌、良好的图面表达、概念性视觉冲击,在竞标中迎合了许多甲方的口味,经常取得好成绩;而中完标后,在拿了一大笔设计费,将剩下的扩初和施工图纸委托给国内设计单位后,就一走了之。事实上,为了满足实际的各项要求和符合当地的技术规范,许多方案到实施已是面目全非,那些中标时所谓的精彩创意早就不知所终。几次下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还助长了不良风气。更糟的是不少国内设计单位艳羡之余,也纷纷效仿。“中标为王”已成了许多设计单位的指导思想。一味求奇、求怪、追求平面好看,设计中形式主义大行其道也就理所当然了。与此同时,许多国人的正确的审美观和评判标准也受到了影响,消极作用难以估量。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源

造成目前这种设计过于平面化,忽略文化积淀,缺乏细节等因素有很多,但我认为主要可以将其归纳为两大类:

2.1外部的原因

现在国内建设项目很多,市场却不是很规范。在普遍实现招投标模式的今天,刨去最后表达所需的时间,真正留给方案设计往往只是“只争朝夕”。在这么短的时间要求每个设计都成为精品是不现实的。而为了增加特色,以期在投标中脱颖而出,许多只是构成、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就被生硬的塞了进来。许多政府主导的公共项目,在现代化、标志化等口号的影响下,容易有意识无意识的破坏项目的尺度感,刻意追求构图理性和序列感,贪大求全,一味迎合有车阶级,忽视了普通市民的审美情趣和使用要求,形成了那些没有亲和力、“好看不好用”的公共场所。

2.2设计人员自身的原因

由于目前园林设计市场尚不规范,受投资人设计任务书的局限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设计方案往往脱离了园林景观营造的本质意义,过于强调功能和形式,追求方案的奢华和惟美,而忽略了景观生态性和经济性,造成过度设计现象。诸如在植物配置设计中不考虑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过度追求植物颜色的搭配、材料的珍稀与奇特,忽视优良乡土树种的运用;在水景设计时不顾景观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对优秀水景设计采取完全“拿来主义”,竞相抄袭,生搬硬套,使花大笔资金建设的水景成为“无趣景观”等等,最终造成项目的投资成本不断递增,投资金额与建设成效无法成正比。以武汉为例,许多小区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为追求视觉新奇效果,大量采用亚热带或热带棕榈科植物,如加拿利海枣、海枣、华盛顿棕榈等,这些植物不但价格高,而且适应性差,后期养护难度大,成活率极低。

3对设计的反思

(1)整个社会应该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来看待设计,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不能违背设计本身的客观规律。毕竟一个好的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我们应本着务实的态度,摒弃好大喜功的倾向。

(2)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是作为口号挂在嘴上,或只是商业炒作中的一个噱头。只有充分尊重了人的因素,充分考虑了人的心理和行为,才能有效地减少流于形式的现象。

(3)融会贯通,按照“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科学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4)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且行之有效的社会评价反馈机制,不仅可以对参与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也可以给与其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工作。

(5)学校要改善自己的教学,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无论建筑规划或景观设计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我们的教学体系明显有与实践脱离的倾向,许多学生在设计中都喜欢为了形式而形式,而且也把这种不好的作风带到了工作中。建筑院校应该加强学生与实践的联系,使其获得一定的经验,培养踏实的作风。

(6)从业人员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加强自身的修养,增强责任心,多学多看多思考,将每个项目都投入精力去做,当成作品去做,才可能静下心来做好,做到位。

优秀建筑、规划和景观作品设计的成功,就在于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我们应抛去形式主义的东西,回归设计的本原、创作思路和设计手法,多一份理性,少一点浮躁,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探究和思考其中的原理,然后总结、归纳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财富。展望未来,市场必将越来越成熟,人们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好的作品会越来越多,而开发商、业主、社会,乃至我们设计人员自己都能从这种良性的模式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风景园林网,2009,9(16).

[2]张文英.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代的反思[J].中国园林,2005,(01).

[3]杜鹏.关于城市设计实践的思考[J].规划师,2003,9(19):74-75.

[4]王世福,汤黎明.对我国城市设计现状的认识[J].规划师,2005,(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