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造早孕妇女心理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社区护理干预对造早孕妇女心理影响分析

黄红连

黄红连(广州市花都区天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8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社区护理干预对早期妊娠孕妇生活质量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于2011年l月~2011年12月在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早孕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参考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前与干预后孕妇的生活质量、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6例和44例孕妇顺利实施护理干预并获得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结论对早期妊娠孕妇开展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焦虑及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值得广泛开展。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早期妊娠孕妇生活质量

早孕妇女由于各种原因心里变化非常大,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不能够正确处理一些负性情绪,有时会表现出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3]。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早期妊娠孕妇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疗效,是目前调节早期妊娠孕妇心理因素的有效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孕中期妇女150例,这些孕妇的临床资料均完整。年龄21~27岁,平均(24.4±2.3)岁。孕周在1-13周之间,包括初产妇84例,经产妇1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取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参照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孕妇的生活质量、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两组孕妇在年龄、体重、流产次数以及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特定护理干预要求连续开展4周时间,采取三种具体方法。第一,开展健康教育,进行专门的护理,指导孕妇进行各方面的调节,例如观看孕育的资料短片,学习分娩的相关知识。大多数孕妇提到分娩都会紧张,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地与其进行沟通,告知其要放松情绪。第二,采用音乐疗法,根据孕妇的心情来选择乐曲。第三,采用松弛疗法,包括头部放松法、四肢放松法以及胸腹放松法。

1.3焦虑与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的评价焦虑与抑郁评价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数均为20~80分,两者的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

1.4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分析使用SAS6.12完成,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初次怀孕的孕妇来说,紧张、不安与强烈的依赖感是最主要的表现。从对影响孕妇心理的相关因素分析中笔者发现,不同职业的孕妇,压力不同,不适症状发生率在不同职业间也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不适症状产生和感知的差异。在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中显示。不适症状与文化程度高呈负相关,掌握知识较多者对于早孕的认识更深。也能从心理上自我调解、疏导,从而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孕妇有更高的需求,关注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能早期就诊。护理干预对缓解早期妊娠孕妇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疗效,是目前调节早期妊娠孕妇心理因素的有效措施。护理措施特定护理干预要求连续开展4周时间,采取三种具体方法。第一,开展健康教育,进行专门的护理,指导孕妇进行各方面的调节,例如观看孕育的资料短片,学习分娩的相关知识。大多数孕妇提到分娩都会紧张,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地与其进行沟通,告知其要放松情绪。第二,采用音乐疗法,根据孕妇的心情来选择乐曲。第三,采用松弛疗法,包括头部放松法、四肢放松法以及胸腹放松法。孕妇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和抑郁情绪,能够严重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并可能严重影响后期的分娩。本研究显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孕妇心理压力。实践中得出,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这种护理模式是全新的护理方法,将护理走出医院,深入百姓当中,起到了极好的宣教与健康促进作用[4-6]。总之,对早期妊娠孕妇开展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焦虑及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卓敏.初产妇焦虑的调查与护理探讨.中医药导报.2008,14(6):92-93.

[2]魏庆,张索云.妊娠期妇女心理状态相关研究进展.护理学报.2009,16(13):25-27.

[3]庞久玲,肖红双,刘悦.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报,2009,29-30.

[4]刘秀莲.浅谈更年期妇女的社区护理[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5(3):26-28.

[5]顾瑜琦,刘克俭.健康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46.

[6]高虹,李兆华.妇女更年期的心理调试方法[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