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的安装及维修要素探索王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机电设备的安装及维修要素探索王甦

王甦

身份证号码:11010519700819xxxx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机电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改进创新。机电设备在工业生产的应用中,长时间的运作难免会出现磨损、变形等问题,所以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技术也越来越重视。鉴于此,本文围绕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通过合理应用检修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设备管理

1机电设备安装、管理和维修概述

机电设备的安装工艺过程分为安装前的技术和物质准备,机械的开箱检查,基础验收,设备就位,找正、找高和找平,基础二次灌浆以及试运行。设备维修管理指的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以定期检查和日常检修等方式,利用现代检修技术和管理理论、方法等对机械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技术和经济等角度进行科学管理,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机械零配件因为设计、材料、工艺和装配技术等而出现无法继续工作等失灵失效现象,具体表现为磨损、老化、变形、断裂、腐蚀等病害,此外在运行中因为操作失误还会出现机械故障,不但影响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正常生产活动,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利用机械故障诊断检修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具体方式有主观性的外观检查法、振动测试、噪音测量、温度测量、声发射检验和无损探伤检测、射线检测等技术[1]。另外关于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有换位法、镶补法、焊接法、电镀法等。

2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现状分析

2.1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现状

在机电设备安装方面,其安装技术依然停留在相对水平较低的层面,加上对机电设备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制定严格的机电设备安装管理制度,使得设备在安装和使用中因为各种不利行为而影响了安装和使用效益。比如技术人员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安装步骤开展安装和调试工作,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在设备使用前就已经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加上后期管理力度不够,导致机电设备损耗程度进一步变大,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在机电设备维修方面,随着维修行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机械设备维修市场,维修理论、技术方法和设备等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和成效,但是在管理标准上还没有统一化和规范化,专门的管理机构存在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在维修管理中可能出现管理混乱。维修人员意识不清等现象。此外,因为维修企业的性质十分单一,缺乏竞争意识,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没有完善的标准和管理制度,无法保障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

2.2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理念

1)在维修时应以可靠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工程实际和机电设备具体故障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在方案中应该明确维修的方法、维修周期、维修范围和维修标准等。2)从设计、制造和应用三个阶段着手,每一个阶段都要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机械设备的设计合理、制造工艺完善以及应用得到,避免因为设计的可靠性缺失、制作工艺粗糙或操作不符合规范而引起故障问题。3)在维修体制的改革创新下,维修行业目前要做的是成立专门的责权统一的管理部门,负责整个工业生产机械设备维修的宏观调控与规划,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使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当然还要加快各种技术的发展,使机械设备的维修朝着集成化、资源共享、智能化等方向发展[2]。

3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管理措施

3.1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机电设备安装前应做好一系列的技术准备和物质,比如首先要保证各项材料设备的质量,对设备的配件进行检查,保证各个配件之间没有松动,外表没有损坏,焊接件之间没有缝隙。另外对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要使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使其所有工具和材料满足施工要求。

3.2安装施工中的监督检查

在机电设备正式安装过程中,首先根据技术要求布置安装点,通过找平和固定的方式使设备实际安装和要求一致。在安装中注意及时发现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并改正,可安排相关人员协助监理人员做好对安装工序、安装工艺和实际安装质量的检查。在安装机电设备的零部件时,一般按照组装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拆除已安装好的零部件;其次因为对设备安装技术要求和零部件安装精确度要求很高,所以要提前对零部件做好表面清理和补修工作,避免零部件出现损坏[3]。此外,为保证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可以顺利运行,需合理布置设备的管线管道,并设置明显的标记。

3.3根据需求采用合理的机电设备故障检修技术

3.3.1主观诊断技术

主观诊断技术也就是进行现场主观初步检查和判断,具体检查步骤如下:向现场操作人员了解情况,了解故障发生时机械设备的声音和状态等。然后对照设备系统结构图以及产生故障的部位,初步分析故障原因。在找到具体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原因以后,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检查油质和油量,检查各种滤芯,为进一步故障分析和解决提供证据。主观检测方法是故障检修人员结合其工作经验,通过肉眼观察和判断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然后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的。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可靠性也较低,只适用于较小故障分析中。在诊断时,需要动用检修人员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比如听设备马达的声音来判断其软管有无出现异常情况。不过在具体诊断时一般会结合设备测试,帮助检修人员提前做好预防准备,诊断结果和检修人员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3.3.2仪器诊断技术

仪器诊断技术,需要利用诊断仪器,通过仪器检测、显示以及计算机的运算来判断设备故障出现的原因和具体位置,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的检测,和正常工作参数作比较从而进行故障诊断。一般仪器诊断需要测试的参数包括设备在工作时的温度、压力、声音和振动频率等。仪器诊断操作简单,可靠性也有保障,所以在机电设备的检修中应用比较广泛,可大大降低机电设备故障的概率。

3.3.3智能诊断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得到了一定应用。该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很高,而且应用起来也比较简便快速,目前在大多数工业生产中应用了智能诊断技术进行机电设备的诊断检修。该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专家的判断将故障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通过计算机运算获取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又以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最为广泛,通过计算机对大脑神经元结构的模拟,分析设备的故障成因,再结合输入到网络中的专家经验可获得理想的解决方案。此外,该技术还可以通过模拟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来预测故障,提前做好维护预防工作,可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不过现阶段我国对于智能诊断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差距,传统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及其发展的需要,对于安全生产也会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智能化、信息化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4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

1)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是保证安装和维修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比如可以建立规范化的机电设备管理流程,按照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流程、方法开展施工。在安装结束后所有的机电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包括检查接线有无连接正确,设备内部有无杂物、连接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是否相符、设备是否完整等。一旦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及时采取维修行动,但是在检修设计需要采用正确的检修技术和检测设备,同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相应的维修和保护,在维修时先检查,然后寻找故障具体位置所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做好运行调试。2)应实现对企业机电设备的综合性管理,合理选择设备、及时安装设备,并做好详细全面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水平,建立机电设备专门维修管理小组,加大检修制度的执行力度。为了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质量,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比如在机电设备安装时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并进行修改,保证机电设备的完整性。在安装时要充分利用计量设备和检测设备,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精确度,对于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做好记录和备份。在维修时要准确找出故障位置所在和具体的故障原因,再采取先进的维修技术和有力的维修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对于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障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企业有必要加大对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技术及其管理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有力的管理措施不但可以提高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的水平,还能及时预防设备出现损耗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保障工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本志.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5(17):282-283.

[2]刘兵,赵丽平.浅谈电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推广[J].技术与市场,2014,21(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