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搞好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

/ 2

探究搞好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建设

李淑超

身份证号:23070219840416****

一、新农村绿化的意义和内容

新农村建设不只是简单化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等技术性工作,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过程,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新农村规划的重要目标是景观格局的优化,使山水格局、生态环境、乡村聚落、社会、文化融合。景观格局优化涉及山水格局、乡村聚落肌理的维持、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农民社会生活提高及农村绿地系统建设与保护等各方面。

二、新农村园林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脱节

一些农村虽然编制了总体规划,但许多项目并不是由景观设计师一开始就参与其中的,而是由其规划师和建筑师独立完成的,造成景观建设的不完善性和被动性,甚至具有应付性。所以农村建设在景观建设方面还处在无序状态。

2.建筑无法融入周围环境

"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经过千年衍变,反映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设住宅越来越多。在一些村庄,由于住宅建设的放任无序,加之一些农民显富、攀比等心理影响,致使一些新建住宅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乱,造成土地和金钱的极大浪费。大多住宅都是由农民自搭自建,建筑色彩、格局、样式一味的相互抄袭,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这些建筑不但没有继承或发展当地民居的传统与特色,更不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不符合视觉美感的要求。

3.已经富起来的村镇园林绿化建设急需引导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宾阳县出现一批富裕村镇,但是这些富裕农民在建设由一栋栋别墅组成原村镇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投入与园林美化的最佳"性价比"。如果在园林美化总体规划指导下,可能这些富裕村镇会成为主人留连忘返的风景地。

4.各类构成园林绿化的空间要素破坏村镇景观

除了民居公共建筑外,院落、绿化、道路、桥梁、牌示等作为总体园林美化重要构成要素的各类构筑物的设立也大都缺乏园林绿化美感。其中有些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欠发展,而是由于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的低下。

5.新农村园林美化绿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现在农村的集市、街道、公共绿地等农村公共空间及宅前屋后个人空间残留的景观滞后,多是居民建筑夹缝中保留下来的破碎区域,缺乏系统的规划。

三、加强新农村园林绿化的有效措施

1.强化景观规划理念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着景观设计规划理念,使各地的地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如建筑样式、思维方式、土地条件、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等等,都是地域个性的具体表现。在涉及规划过程中,既要注意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要注意地域风土的保护。在实际中,围绕着乡村景观的设计规划以及保护等问题,可编制科学的办法、实行统一的标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全面提升乡村规划质量。与城市景观规划相比,乡村景观规划具有一些显著特征。在相关认识方面,其与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影响了其最终的规划质量。因此,大力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乡村规划师,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2.廊道与斑块协调建设,注重公共空间景观规划

廊道和是斑块景观学中两种比较常见的事物。乡村景观廊道是廊道的一种,具体包括林带、道路、河流等内容;乡村景观斑块也是斑块的一种,具体包括湖塘、草地、农田、村落等内容。廊道建设与斑块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中,两项建设应协同推进,不可偏废其一。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型植被斑块的生态价值,首先应确保其完整性,为此可采取集中使用土地的办法。具体到村落而言,内部均质性是其首先需要营造的内容。而在农田建设方面,人工建造物应尽可能地少,而且一定面积即规整形状是其需要保持的,破碎化的问题一定要避免。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设有专门公共区域,用于建设水塘、集市、戏台、祠堂等等。起初,村民间的活动与交流大多是在这些场所中完成的。其实,这些公共区域的用途不是单一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变化。如集市在农闲时可以搞一些娱乐活动,而在农忙时则可以晒谷扬麦。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在这些公共区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景观建设中,做到保证这些场所与空间历史传统的同时,也要注意新功能以及新形式的开发。通过这种开发,可极大地满足广大村民的娱乐及生活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公共区域的作用,在实际中可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状况,不断完善现有的景观功能,建成集健身锻炼、村民大会、儿童游乐、电影放映等为一体的新的公共空间景观。

3.改造乡村民居景现,加强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

在农村当中,存在着许多古旧民居。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名人价值以及历史价值,是新农村建设中重点保护的对象。比如,在修缮过程中,可适当地添加一些现代性的功能,使修缮后的建筑更有利于村民居住。在实际中,要注意对传统风貌的保护,所造建筑应符合乡土特色的需求,对那些不符合历史风貌的砖混建筑应予以坚决地改造。若其无法改造,则应予以及时拆除。除此之外,许多政府文物部门对传统文化景观的重视程度是比较欠缺的。传统文化景观在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的价值,并未得到这些部门的认可。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注意对乡村的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对于那些虽保留文化景观建筑但已被破坏的景观来说,可采用重建的方式来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传统建筑的构造手法及造型手法,都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

4.建设绿化景现

在旧村改造方面,要始终坚持适度的原則,切不可冒进。而对新村建设来说,要尽可能地突出地方特色,所打造的绿化格局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符合新的绿化标准。而且,要明确现阶段及今后一阶段的绿化重点,如道路、学校、河流等等。相比于其它内容,这些内容更容易成景,而且它们是村内景观构成的景观骨架。此外,要注意环村景观林建设,发挥此类景观的最大作用,如强化边界效应、供人游憩等等。在各类企业与农户之间,要专门建设一条隔离林带,使各类环境景观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对于广大农户来说,可在房屋四周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建造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在大多数的乡村地区,由于受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管理方面的松懈或不到位,所以我们可适当降低植物方面的要求,其不求高档次,而关键在于能观赏、抗逆性强。同时,所选的植物最好具有一定的自播繁衍能力,这样更有利突出乡村情趣,将其特有"野"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用园林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而且还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植物合理的搭配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能够有效地改善新农村的景观,进一步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园林绿化的要求,从而提高了新农村园林绿化的质量。所以说,园林绿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艳艳.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2011(5).

[2]韦媛春,陈达活.分析新农村绿化中植物搭配原则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34).

[3]许金国.浅谈桂花在园林绿化香化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