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1

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洪道德

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524200

摘要:高考的命题趋势深刻反映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的素养与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对高考命题趋势的分析研究是中学历史学科建设的重点工作。笔者就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经验总结结合高考命题趋势作一分析,为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一己之见。

关键词:中学历史高考命题历史教学

一、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学科课程的立足之本。历史学科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实就是丰富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因此,提高历史教学效益,就是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发展的效度。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在高考命题中有何作用?近几年来,高考试卷趋向考查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能力,考题也不断以新材料、新情境的方式出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些什么?考查学生的新思维,其实就是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数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谈一下看法:

1.积极加强历史概念的还原和提升,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抽象思维而形成的历史理性认识。对于历史概念,教材通常将结论性的历史概念呈现给学生,但是历史概念是如何概括的,它的本质属性又是如何阐述的,学生无从感知,深感困惑。要想在这一方面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就需要我们将历史现象、本质和意义等还原,达到历史概念拓展和提升的效果。

2.倡导历史阅读,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规定:“在把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这就突出了历史阅读的重要性,也为倡导历史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阅读?可结合单元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阅读,发现问题并撰写历史随笔,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

3.联系实际,感悟历史,使学科素养得以升华。

历史学科学习的最高素养是学史为悟道,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新课标改革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是认知的人格目标。因此,对历史的感悟应是学生在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内心达到知行合一的完美结合。

二、知识整合

历史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采取模块教学的模式,每一模块自成一个专题,缺乏历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完整的历史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具体分析历史问题时,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内容的有机联系,以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效果。

1.搭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可以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间的联系,让学生宏观地把握历史知识点,实现知识点的串联,使知识点自成体系。

2.线索法梳理知识。

线索法梳理就是将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贯穿起来,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3.用多元史观深化理解。

常用的史观有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发展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等。为什么要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历史问题?因为历史事物的社会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对于历史问题要学会多视角地分析,尽可客观全面地还原历史真相。

三、试题的评析

试题评析是教学重要的一环,最考验教师的业务水平。那试题评讲要注意些什么?

1.分析试题的特点和意图,其实就是交代清楚试题注重考查些什么。

2.学生作答的情况,包括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和如何改进。

如何进行试题有效的评讲?讲题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对知识点的讲解,要深挖知识点的内涵,有效拓展相关联的知识点,搭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在讲题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对时间、人物的敏感性。寻找答题的突破口,时间是很好的突破口。要总结答题方法,研究历年高考题,摸索高考中的高频考点、高考命题的趋势,适当地筛选高质量的模拟题加强训练。同时,要坚持“重者恒重,轻者恒轻”的原则。什么是“重者恒重,轻者恒轻”?对于高考中非常重要的黄金考点,要全面剖析,有效拓展,总结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点网络体系。

四、小结

历史学科高考的新趋势直接反映了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也反映了新时代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对高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能确保教学重点紧跟国家教育方向。广大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敏锐察觉,以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曾伊钦高中历史教学结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以高中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为例.福建师范大学[D],2015。

[2]唐瑾论综合运用多种史观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华中师范大学[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