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颈痛的生活质量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颈痛的生活质量评价

唐胜修刘辛

唐胜修刘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目的评价甲钴胺穴位注射对慢性颈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DP组在患者颈部进行TDP照射治疗;穴位注射组在TDP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颈部穴位的甲钴胺注射治疗。分析和统计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的变化。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3%,TDP组总有效率为66.7%,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TDP组(P<0.05)。穴位注射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也明显高于TDP组治疗后7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能提高慢性颈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该治疗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颈痛穴位注射甲钴胺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122-02

慢性颈痛是以患者颈肩部和上肢末端疼痛、麻木等症状为表现的一类疾病,病程超过半年。该病长期困扰着患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本文拟以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该病,以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作对照,以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治疗效果加以评价比较。下面即是这一方面的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60例病例均来自本部2012年以来康复科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然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按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TDP组。穴位注射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4±9.2)岁;病程1~10年,平均(6.2±2.7)年。TDP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7±10.4)岁;病程2~10年,平均(5.8±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1]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诊断:①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②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③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侧位可见椎体后缘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部分重影。

1.3纳入标准①成年男性或女性,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以颈痛为主诉者;②近半年有颈部疼痛、僵硬感病史,达到平均每月发作1次;③颈椎X线片结果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MRI或CT片示颈椎退变或颈椎间盘突出;④年龄22~66岁;⑤半年内未接受过颈椎病针灸治疗;⑥能配合治疗并同意随访。

1.4排除标准①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②严重疾病患者;③有颈部外伤、骨折手术史;④近半年有颈部疾病治疗过或正在进行治疗;⑤孕妇或哺乳妇女;⑥不配合治疗者。

1.5中止标准①本研究过程中私自加入其它治疗方法者;②研究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併发症;③依从性差的患者,自行退出研究者;④失访者。

2治疗方法

在TDP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穴位注射。取穴:凤池、颈部夹脊穴,每次治疗取任意4穴。患者俯卧位,以橙色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甲钴胺注射液1ml,分别注入4个经过常规消毒的穴位,0.25ml/穴,1日1次,每周5次,连续2周。TDP组:患者俯卧位,以TDP灯照射颈部25分钟,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2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定。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判定。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大部分缓解,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正常劳动和工作不构成明显影响;好转:部分症状得到缓解,肌力大体正常,颈、肢体功能改善,对正常劳动和工作有影响但不太严重;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3.2生活质量评定方法治疗前后使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该表由8个单项组成,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每个指标的分值范围在0~10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该方面生活质量越高。

3.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记数资料以阳性例数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例采用x2检验。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疗效比较穴位注射组30例,痊愈11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TDP组30例,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TDP组。

3.4.2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x-±s,分)

维度穴位注射组TDP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生理功能70.24±16.3383.25±17.28*72.74±18.2775.34±15.32

生理职能53.37±20.8981.24±23.20*52.14±19.2155.28±16.44△

身体疼痛54.25±17.8478.66±17.29*53.25±15.1650.09±17.23△

总体健康44.94±20.1667.23±18.85*46.86±18.2050.67±17.55△

活力47.39±10.1860.22±13.54*46.59±12.4750.83±11.86△

社会功能69.73±21.5589.54±18.85*70.29±18.1673.47±17.54△

情感职能51.65±26.1482.78±24.16*50.09±27.0255.26±25.50△

精神健康55.78±16.0179.25±20.26*53.28±17.3452.29±16.67△

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4结论

慢性颈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对患者生活产生极大的困扰。是骨科、康复科门诊的常见疾病。随着伏案工作人群的增加,特别是信息社会对电脑的依赖,慢性颈痛的患病率将持续升高。慢性颈痛已成一个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慢性颈痛的病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寻求一种便捷的治疗方法成了康复科治疗的挑战。目前文献检索尚未发现有关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颈痛的报道。

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的一种衍生物,其活性远胜于普通的维生素B12,促进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髓鞘和轴突,阻止轴突变性。有报道[3]运用甲钴胺进行痛点注射治疗软组织疼痛,取得了较好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使用。

SF-36量表从量化的角度,比较直观、全面地反映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状况。

本文以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颈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法较常规康复方法以TDP照射局部进行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见表1,P<0.05),在治疗后的随访中也取得满意的效果。该法可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高和平.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