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 2

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郭晓林

民航西南空管局重庆分局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业不断增长,航空飞行航班的增多使得空中交通管理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长,这就直接导致空中交通管理的压力增大。对于航空的发展来说,航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界比较关注的事情。2016年10月上海虹桥机场因管制员人为原因导致的跑道入侵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由此可见,完善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前提。良好的航空交通管理可使繁忙的空域飞行有序和安全,使飞行效率(航班正常率)得到有效保障。

1空中交通管理定义

空中交通管理是指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飞行安全和有秩序飞行。对飞行航线和空域划分不同的类别,包括航路、飞行情报区、进近管制区、塔台管制区、等待航线和空域等。并由种类繁多的导航设备、监视系统、通信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完成监视、识别、导引覆盖区域内的飞机。我国法规规定,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飞机在空中相撞,防止飞机同障碍物相撞,保证空中交通有序飞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中交通管制方式也日益先进。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采用位置报告的程序管制方式。50年代引入一次和二次监视雷达,采用雷达管制方式。20世纪60年代后引入计算机技术,使空中交通管制方式逐渐走向自动化。

2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因素

2.1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影响

由于空中交通情况瞬息万变,管制工作将面对较大的随机性,人为因素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的心理变化、技术能力和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到交通管理的性质。一旦工作中的管制人员受到外界或自身影响发生不安、紧张等心理变化,此时管制人员只能依靠本身的工作经验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对当前问题缺乏有效的判断和分析,甚至于出现恐慌状态。由于航空业的不断进步,其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理论、实践,技术上的不足使设备运行中的问题难以被发现,对突发事件没有应对能力。另外,航空业的发展使业务量不断增多,任务量的加大使工作人员的身体产生疲劳,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可能产生焦躁等负面情绪,使工作受到影响。以上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理的有序、规范及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2设备因素对交通管理的影响

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的运行中,设备是处理空中交通管制问题的必要条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管理缺乏实用的管理细则,部分设备陈旧,仍存在潜在的危险。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使用的通信、导航、雷达等设备大多从国外引进,通过我国航空业的不断发展,整体技术水平在逐步的改进、完善、提高,但由于资金缘故,部分设备没有充足的配置,对空中交通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应根据航空设备配置资源量大、科技含量高、设备投入资金大、设备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加快实现航空空中交通设备"一主、二备、三应急"的配置要求。

2.3管理因素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影响

健全的安全组织体系是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得以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将安全管理落实到管理体系建设中,是保障技术更新及时以及设备稳定可靠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航班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民航空中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管理中存在实效性差、反馈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民航企业要实施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让地面控制指挥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促使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的有序运行。

3对民航空中安全管理所采取的对策

3.1加强对空中安全管理的认知程度

要做好加强民航空中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工作。逐步提升民航安全意识程度。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性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空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以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机制,对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及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促使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为民航稳定的运输创造良好的基础。根据航空事业的实际情况,对组织内部日常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安全责任制考核机制、安全管理质量效能评价机制、自我安全审核制度等予以优化完善,使其科学规范、合理标准地实施,并有效的约束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

3.3建立空中交通安全应急系统

民航航空运输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复杂气象条件或者空中特殊情况等影响,将严重威胁到航空器的安全,极有可能造成民航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民航运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科学、完善的民航空中交通安全应急系统,搭建各级运行管理中心、区域管制中心和终端管制区、机场管制为主线的多级空中安全应急系统,对民航运输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予以有效的处理,提高民航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

3.4加强对科学空中安全管理制度技术的引进

要加大对民航安全管理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并自主研发先进的空中管理技术,全面提升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在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要淘汰落后的管理设备,加大对先进设备的引进,大力开展民航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保证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的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小组,对民航空中交通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航空业务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航空运输将面临着愈发庞大的市场需求。落后的航空管制将导致空中交通拥堵,空域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应当抓住当前机遇,进行合理改制,进一步优化空域资源,实施相对集中管理,推广区域导航技术应用,提高航空运输保障力。在确保空中交通安全运行的同时,进一步确保出行畅通。

参考文献:

[1]刘毅.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6):237.

[2]杨旭莹.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6,18(8):195.

[3]李欣然.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10):30.

[4]秦泽礼.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复杂性研究[J].智能城市,2016,0(9):33.

[5]于楠.浅析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J].科学与财富,2017,(16):212-212.

[6]吴汶岚.航班延误中空中交通管理的因素与控制措施[J].科学中国人,2015,0(1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