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痂术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磨削痂术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威王恩峰唐新杰周伟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烧伤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磨削痂术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0例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40例。甲组,采用削痂植皮疗法,乙组,采用磨痂后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疗法,丙组,采用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创面包扎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术后(14.5±3.19)d创面愈合,治愈率为92.5%。乙组,术后(25.3±2.73)d创面愈合,治愈率为95%。丙组,(25.3±2.73)d创面愈合,治愈率为77.5%。结论:相比较而言,磨痂后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疗法,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磨削痂术;手部深Ⅱ度烧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88-02

为分析磨削痂术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本院以120例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

甲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29~45岁,平均(38.4±7.38)岁,烧伤面积为(15.3±3.28)%。

乙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25~47岁,平均(39.5±7.03)岁,烧伤面积为(14.7±4.03)%。

丙组,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27~45岁,平均(38.1±7.94)岁,烧伤面积为(15.5±3.07)%。

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资料,3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甲组:采用削痂植皮疗法,烧伤后72h内,予以削痂治疗,采用滚轴取皮刀,将创面坏死组织削去,直到可见瓷釉色、湿润且有光泽的基底为止。使用自体中厚皮片,将削痂后的创面覆盖好。

(2)乙组,采用磨痂后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疗法,烧伤后48h内,行磨痂术,术中,采用医用磨痂器,磨痂深度,以可见真皮网状层为准,创面呈现出针尖样细密点状出血状态,通过对磨痂器的控制,借助创面间的压力,有效控制磨痂深度,磨痂操作时,在磨的同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术后,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创面,术后3d,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更换外层敷料。

(3)丙组,采用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创面包扎治疗,对于手部创面,予以清创处理后,每1%创面,涂抹20g左右的磺胺嘧啶银乳膏,以2d为间隔时间,更换1次药,直到创面愈合为止。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愈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其中,创面愈合后,皮肤平整,呈现出粉红色,未形成瘢痕,外形满意,评定为治愈。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不同方式治疗,对比结果,甲组与乙组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与乙组治愈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创面愈合时间

甲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5±3.19)d,乙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1±2.47)d,丙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5.3±2.73)d,可见,乙组稍微短于甲组,但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且甲组与乙组均明显短于丙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深入真皮深层,需利用部分残存的皮肤附件中的表皮细胞增生,覆盖创面,例如,汗腺、毛囊等,创面愈合缓慢,易呈现出进行性加深状态,愈合后,易留有瘢痕,尤其是手部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瘢痕挛缩,可能对手部功能造成影响[1]。

20世纪60年代早期,临床上,开始应用削痂植皮疗法,对真皮网状层部分活力的间生态组织予以保留,采用自体皮片覆盖表面,实现对创面的封闭,疗效较佳[2]。本次研究中,甲组40例患者,予以削痂植皮疗法治疗,治愈率高达92.5%,且(14.5±3.19)d后,创面基本愈合。

磨痂术,是一种新疗法,一方面,将创面坏死组织切除,另一方面,尽可能实现对间生态真皮组织的保留[3]。通过去除坏死组织,可减少溶痂,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感染,控制瘢痕形成。针对手部Ⅱ度烧伤,磨痂后,予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可减少瘢痕增生,有助于患者手部功能恢复[4]。本次研究中,乙组40例患者,接受磨痂后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疗法治疗,结果,治愈率达到95%,且术后(13.1±2.47)d,创面便愈合了。

涂抹胺嘧啶银乳膏,是治疗手部烧伤的保守疗法,虽然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疗效欠理想。本次研究中,丙组予以胺嘧啶银乳膏创面治疗,结果,治愈率仅为77.5%,(25.3±2.73)d后才愈合。

综上所述,经对比分析发现,针对手部深Ⅱ度烧伤,采用磨痂后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疗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庆平,李航,于海霞,等.磨削痂术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3):142-145.

[2]李巍,陈博,张兵等.早期磨削痂生物护创膜覆盖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12):1961-1963,1964.

[3]叶媛媛,杨锐金,林才等.早期磨削痂后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Ⅱ度烧伤的手术护理[J].浙江医学,2016,38(22):1850-1851.

[4]马晓明,段鹏,雷晋,等.磨削痂结合+生物敷料覆盖治疗深Ⅱ度烧伤31例临床体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2012:53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