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手术手术体位并发症的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体外循环手术手术体位并发症的防范对策

欧阳媛媛陈春兰

欧阳媛媛陈春兰(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332000)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178-02

【摘要】体外循环(CPB)是将体内静脉血引至体外进行氧合,然后再输回体内,如此血液可以不经过心脏和肺而进行周身循环。心脏内因无血液流动,为外科医师提供了切开心脏进行直视手术的条件,这种方法可使心内操作时间大为延长。为了确切地纠正心内畸形并尽量缩短人工心肺机转流时间,手术野的正确暴露相当关键。如手术体位放置不当,既不利于手术医生的操作,也容易发生多种体位并发症。通过对54例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采用标准的体位安置方法及护理后,于术后第2-5天对患者发生体位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对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易发生的体位并发症的防范进行综述。

【关键词】体外循环手术体位并发症预防处理

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的一项重要手段,自1953年美国外科医生Gibbon发明了人工心肺机,才使外科医生能够矫正心内的畸形。现代的人工心肺机已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标准和部分人工智能化的功能,具有精确的流量控制功能和数字化的运转监测功能,血液破坏的程度已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手术选择胸骨正中切口是绝大多数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适合大部分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此切口要求病人在被全身麻醉后,在胸背部下方垫一软枕,呈挺胸仰头体位。如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双下肢要放置为蛙式双膝关节略弯曲外翻,足底相对。体外循环手术时因为心脏大血管手术操作部位深,特别是心腔内的病变不便于充分显露,心脏的位置比较固定,术中牵拉活动的范围小,术中麻醉监测、输液、输血管道较多,患者术中在体外转流时处于低体温状态。因此正确安全的手术体位与手术野的显露、手术时间、手术的安全进行及术后患者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术室护士对此类手术手术体位的潜在危害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1]。现将体外循环手术中手术体位安置不当的常见并发症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1体外循环术中常见体位并发症

1.1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松弛,肢体无调节能力,术中为了使心脏位置上移便于手术操作,病人胸背部下方需要垫一软枕使之呈挺胸仰头位由于肢体过度牵拉或外展,在安置体位时着力点不当,均可造成软组织、神经或血管损伤。腓总神经、臂从神经、尺神经等。围手术期易受到伤害并可能致残的部位,表现为肢体麻木、针刺感、位置感消失,严重者出现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1.2皮肤压疮体外循环手术难度大,时间相对较长,术中病人多为低体温转流,全身血液循环减少,少数特大手术术中要求体温维持在28摄氏度。因此容易发生皮肤软组织压伤,受压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水疱、破溃等。

1.3颈髓损伤全麻状态下,颈部肌肉张力消失,在放置胸背部软枕搬动患者时仅托住患者肩背部,头部任意下垂或晃动,可导致颈椎脱位、椎问盘突出或破裂。挺胸仰头位时,应注意颈后仰的耐受性,双肩软枕不宜太高且要放置头圈于患者枕后;气管插管时,应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颈部过伸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2]。

1.4关节僵直由于体外循环手术由于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的需要及手术操作要求,在术中患者肢体长采取被动体位,四肢关节长时间不能处于功能位置,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1.5腰背部疼痛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大多采取平卧位,患者腰背部肌肉松弛,腰椎生理前凸暂时消失,使脊间肌和韧带受到牵拉而引起疼痛。

1.6头皮压迫伤在一般低温或深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往往时间较长,患者头后部置于无软垫的手术台,不变换头部位置,影响局部皮肤血运,术后出现皮肤肿胀、小硬包,皮肤坏死,头发脱落,且不再生长。

2护理防范对策

2.1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仔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年龄、胖瘦,有无肢体功能障碍、糖尿病、感染等,对易损伤的患应高度重视,保证护理安全。加强护患沟通,向患者说明手术方式、目的、注意事项、手术体位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让患者进行必要的体位训练,以适应手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特殊体位的恐惧心理。

2.2合理安全的安置体位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选择合适的体位软枕,放置体位时应有足够的人力,动作协调一致,禁止强拉强拽;头部垫软头圈,防上止颈部过度后仰及枕部受压;上臂应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上在腕部下方分别放置一小的软垫给予承托再以中单适当固定,U型保护板防止术中受压,如果需外展固定,也应注意上抬不可过肩,上臂与身体夹角应小于90度;在患者两侧腰部垫一小方枕,防止腰部悬空;在关节、骨突处垫置软棉垫既给予支撑同时也防止皮肤受压。

2.3加强术中体位护理,预计手术时间较长的,应主动给予适当按摩。手术进行到开始复温复跳后,要及时给予四肢末梢保暖,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在准备缝合胸骨时,巡回护士应配合医生一同将患者胸背部软枕撤出,恢复平卧位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利于缝合切口。术后情况良好者,尽早进行四肢功能恢复练习。

通过对上述要体外循环手术中易发生体位并发症的部分给予重点防护,54例手术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体位并发症,肢体活动度良好。说明采取的措施安全、有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注重护理服务的细微之处,不断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

[2]张悟,宋秀华,颜会风等.手术体位不当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