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王静

浙江裕锦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5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而市政给排水是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基于生态城市合理进行给排水设计。本文主要对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寻求有效措施,提升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促进现代化城市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污水系统

引言

虽然我国当前城市中市政工程在质量以及数量上都是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是很多城市中的洪涝问题依旧存在,而这个问题的存在也是严重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而这个问题和雨水渗透以及城市硬化建设方面的缺陷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市政道路设计人员也是必须得将其重视起来,积极的引入先进、有效的理念,合理的制定正确的防治,以此来有效的城市内涝问题,促进市政工程稳定发展。

1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的意义

市政给排水是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对城市居住环境建设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生态城市是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新形势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分析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给排水处理模式选择不合理

在对城市给排水进行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并未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不断比对。对于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多平偏向为集中式处理模式,从而导致城市中诸多污水管道的埋深不断加大,同时需在管网中安设相应的污水泵站,大大增加了给排水工程建设的造价成本以及运行成本。有些市政给排水在规划设计时过于追求给排水的效果,采用钢筋水泥对其进行封闭建设,下水道难以有效疏导,造成城市被水浸;有的城市在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忽略了生态功能等因素,导致城市景观用水量大大增加,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2.2污水处理模式不当

如果将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其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设计阶段很多城市都没有详细分析设计方案,盲目选择集中处理,这就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很多污水管道的深度不断增加,并且管网当中也要设置专门的污水泵站,这样一来不仅导致了前期建设阶段成本的提高,并且后续我维护费用也是严重的负担,污水厂也难免会影响到周边环境。

3提升生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的措施

3.1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要点

①加强城市排涝防涝方面的设计。城市给排水主要适用于城市居民生活给排水、排涝防涝等方面,对于降雨比较多或者城市位于江边、海边等城市来说,城市排涝防涝方面的规划设计比较重要。所以,应尽量提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对外设计应以防范为主,而对内则应以排放和洪水滞蓄为主。对于由雨水引起的内洪,城市给排水设计时应做好雨水排除、雨水蓄洪等等方面的合理规划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每月的降雨量、最低降雨量以及地形地膜等。②给排水的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利用。对此,首先需做好城市区域需水量的统计与预测,在科学测量与预测的基础上,合理调节城市水资源,使其使用和供给达到平衡,进而为城市给排水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测量城市储水量时,测量及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地理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情况等,以便合理预测城市水资源情况。需对整个城市居民、农牧渔业、工业等方面的用水量进行统计,以合理预测城市总体用水量。③规划设计方案应和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相协调。设计人员应根据所在城市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需求等,合理制定给排水设计方案,并优化组合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方案,避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最后,推广使用节能的给排水设施。在设计时,需重视给排水设施节能性能,以减少日常维护成本,比如排水泵站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和节能设备,不仅能节约日常维护费用,还能提升设备的稳定性。

3.2雨水和污水系统的合理性设计

①雨水截污和渗透系统,可将城市道路雨洪经地下水道排入沿途的蓄水池中;②生态小区雨水处理系统,可在小区内沿着排水道建设雨水渗透浅沟,并在其上面种植草皮,以便雨水能下渗;屋面雨水生态处理系统,收集雨水,将经过简单处理的雨水用于厕所冲洗、花草浇水等非饮用水等。另外,可适当增加初雨调蓄池的初期雨水接收量,以减少初期雨水对城市水体的污染,并达到局部调蓄目的。通过构建初期雨水调蓄池,采取处理为主,而调蓄为辅的一种雨污分流方式进行排水处理。雨水处理对象主要是在初雨降落与径流过程中带走的空气污染物和地表污染物。由于城市给排水规划涉及区域的雨季降水量大,流速较快,而设计的人工湖水体是以蓄为主的,其流动性差,初期雨水进入到城市人工湖过程中会对城市景观产生相对比较大的河涌。所以,在进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时,将雨水管道和调蓄池设置在雨水入人工湖之前,以便将所收集的初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在雨季过后48h内利用泵将其排入污水厂进行相关处理。

3.3城市污水管道的合理设计

城市新城区部门道路要求行车道下禁止敷设污水管道,从而导致管线无法合理敷设。所以,城市污水管道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等情况,先对主干管与干管进行设计、布设。由于城市主干管与干管通常设置在地势低的地带,一般沿着河岸或者集水线进行布设,有利于污水自动流入。而污水干管通常设置在沿城市道路位置,比如人行道、慢车道下等。如果城市道路宽度>50m,设计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置一条污水干管,有流于后期管理、保养及维修。对管线敷设可采取新兴的综合管廊敷设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城市地下空间的占用,避免道路重复开挖等。

4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阶段的相关注意事项

1)按照市政部门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对进水口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其保持下凹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进水效率。同时,对道路的纵坡的进水口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开口间距和大小的设置,防冲刷的设置等。2)对容易出现内涝的地区,构建预警系统,完善警示标志,从而有效改善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降低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率。3)对开发要求的设计,该环节需要保证溢流排放系统与排水系统的有效连接,从而构成一套完善的水循环系统。4)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各环节和竣工验收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其满足建设规范和要求,同时按照要求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生态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要点,再通过雨水和污水系统的合理性设计、城市道路桥梁路面排水系统的合理性设计、城市污水管道的合理设计等,保证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继而提升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银川,陈思奇.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3):114~115+118.

[2]白学平.针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标准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6(13):112+114.

[3]耿云峰.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1):2.

[4]李春慧,池磊,张兰兰.简论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问题及发展[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