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

揭莉莉

揭莉莉(江西省贵溪市第四中学江西贵溪335400)

摘要: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穿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贴近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地理,实现学以致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029-01

地理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学好地理,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进行生活化的地理知识渗透。随着新课程改革,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并不能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实现学以致用。新型地理教学策略则建立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础之上,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用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用课本知识指导实际生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体现地理学习价值,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一、结合生活导入,创设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只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立足教材,面向生活,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所见所闻入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讲到地震时,学生马上联想到汶川地震。教师可以先播放这次事件的录像,让学生感同身受,再深入分析其成因与对策。学生带着兴趣和欲望进入激烈的讨论中,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更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又如,在讲解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漩涡现象的旋转方向,例如水槽、马桶等,回到课堂中,教师利用实验验证这些现象并加以解释,让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作用现象,逐步将学生引入南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现象的学习中。再如教师讲解世界的气候时,学生对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对气候形成的原因也不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未来几天天气预报,结合当地的实际天气状态,模拟天气播报,逐渐引入教学内容。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再学习其他的知识点也不费劲了。

二、借助生活常识,化解教学疑难

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理解困难。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为此,对一些疑难的理论,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引导最好不过了。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无论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原因时,如果直接就给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但是用燃烧篝火来解释就好理解了。在燃烧篝火时,不同部位受热是不一样多的,中间多,四周少。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中间的气流上升,火星往上窜;四周的气流是下沉的。从而得出结论:受热不均,能引起气流运动,热的地方形成上升气流,冷的地方形成下沉气流。又如在教学《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时,可采取小组辩论的形式,针对人多地少的现状下四合院该拆除还是保护这两个观点,让学生收集资料展开辩论,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愉快而轻松,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再如在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让学生思考“为何夏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很少?”理论与生活相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三、联系生活环境,实现学以致用

生活中随处可以接触到地理,我们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脱离。学以致用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

生活中有许多事是我们认为合理的,但是从地理角度不一定是科学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到季节的划分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划分方法不同,中国以阴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而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的起点,那么到底哪个更为准确呢?北温带许多国家则将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很明显按气候划分更贴合生活。建房造屋看“风水”,从地理学的角度看那是结合气候、地形、水源等条件择地而居。出门也要关注天气,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简单的地理知识,有时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或许能成为逃生的法宝。例如,当我们在林海或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树冠的形状、沙丘的走向、积雪的消融程度等,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大致的方向。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勤于积累,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地理课堂焕发独特的魅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翠兰,周申立,李菲菲.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考试周刊.2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