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 2

68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刘雨姚亮

刘雨姚亮

(锦州市第二医院骨二科辽宁锦州12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86-02

目前髋关节病比较常见,而且多为老年病人,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及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特点,成为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但是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高龄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肺通气障碍等基础疾病,增加了手术难度。故此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十分重要,我们从2005~2014年,我院对68例THA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共施行THA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53~92岁,平均69.9岁。其中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4例,新鲜股骨骨折23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髋关节肿瘤2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2例。25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38例采用骨水泥固定,5例采用混合型固定。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患病时间长,年龄较大,对手术不了解,害怕、紧张,耐心地进行安慰,心理承受能力及体质相对较差,我们应主动热情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多询问病情,让患者了解有关手术及本病的相关知识,手术安全性,认真听患者倾诉,让其感受到关心,使其感到温暖和满足,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2]。

2.1.2积极治疗合并症

术前完善检查及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合并症。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对心脏功能及血压进行监测,掌握降压、强心、扩张血管等药物剂量及其疗效,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2.1.3术前准备

术前诊断明确,进行相关物理及生化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征,备同型血,术区备皮、消毒;术前12h禁食,6h禁水,全麻患者术前夜灌肠;术前教会患者床上练习大小便[3]。

2.2术中护理

首先术中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年龄、诊断等,无误后,详细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如口干、嗜睡等及体位安放时的配合问题,热心关怀患者,减轻患者紧张;其次进行术中体温、心电、血氧、血压、呼吸检测,密切记录生命体征数值[4],观察病情变化,使用骨水泥固定人工关节假体患者,密切观察骨水泥对人体的毒性反应。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在健侧上肢建立静脉双路输液通道,以备输血、输液用。高龄患者病情变化快。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量,预防发生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

2.2.1术中体位

麻醉体位:患者取患侧卧位,全麻患者取平卧位;手术时体位:患者健侧卧位,患侧腋窝垫软垫,上肢置手架软垫上。骨盆固定器固定前后骨盆。手术结束后体位采用逐步放平身体的方法,平卧位,两腿间之放置一体位垫。使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由于患肢旋转而引起脱位。

2.2.2预防感染

高龄患者中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感染[5]。术中由供应商提供的人工关节假体,仔细检查有效期、包装袋的完整性、有无漏气及破损。核对规格、型号,准确无误后使用。手术室消毒及外送器械严格遵循无菌要求,杜绝外源性细菌污染。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吸氧,进行体温、心电、血氧、血压、呼吸检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生化及物理检查指标,应注意观察意识的变化,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注意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高龄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因此密切观察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3.2预防关节脱位

患者术毕回房后取仰卧位,患肢给予外展中立位,患侧穿防外旋鞋,两大腿间放置自制的软枕,将患肢固定在外展枕上防止患肢外旋内收。给患者翻身时需三人辅助搬运,躯干与患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抬起臀部时注意将髋关节整个抬起,患肢在上向健侧翻。

2.3.3有效镇痛

手术部位较深,损伤较大,患者术后疼痛不可避免,术后进行疼痛评估,疼痛评分<4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疼痛评分为4~6分时使用弱阿片类或非甾体类药物干预,疼痛评分1>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与非甾体类药物或联合用药。

2.3.4预防术后并发症

2.3.4.1预防肺部感染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室内定期紫外线消毒,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给予吸痰。

2.3.4.2预防泌尿系感染

多饮水,每天1500~2000ml,日两次会阴护理,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功能,以便尿管尽早拔除。

2.3.4.3预防褥疮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并加垫气垫床垫,定时给患者翻身,局部按摩,做好皮肤清洁护理工作。

2.3.4.4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及皮肤颜色、温度、浅静脉怒张情况、肌肉有无深压痛等。手术当天给足底热敷,下肢及足背按摩,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以促进静脉回流。早期负重行走,低分子肝素钠4100IU日一次肌肉注射预防给药,一旦发生下肢血栓,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患肢应绝对制动,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2.3.5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饮食,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多食粗纤维蔬菜和新鲜水果;骨质疏松症者还应适当给予补钙,如喝牛奶、豆浆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糖尿病患者注意糖尿病饮食。

2.3.6术后康复护理

早期功能锻炼是患者功能康复的关键,并且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活动,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术后1~3天,做踝泵及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术后4~7天,屈伸髋膝关节、直腿抬高练习、外展练习,髋关节屈曲和练习坐位均<60。骨水泥型全髋置换多数在7-10天离下床活动,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多在45天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由他人协助,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髓<45,再借助稳步拐逐步缓慢练习走路。

2.3.7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髋关节功能锻炼

(1)双拐行走及上下楼梯练习,避免屈髋超过90。上身向前弯腰不要超过90。(2)避免翘二郎腿,髋关节内收不要超过中线。(3)术后3周可部分负重,3个月以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定期复查。

3护理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围手术期护理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手术过程中细心护理,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系数。手术前后我们积极地治疗和预防合并症及并发症,缩短病程。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精心的护理配合下均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故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杜可利,方汉萍,陈海霞.3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0,2(15):45.

[2]商红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2):2361.

[3]兰凤英.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9,4.(26):33.

[4]张淑月,朱君字,彭延增,等.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76.178.

[5]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4.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