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乔军堂

乔军堂

(兰州石化总医院730060)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观察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参考组采用止血、降压脱水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GCS、生活质量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术脑出血脑室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183-01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脑出血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应先老年人生存质量。传统治疗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然而对于脑出血进入脑室系统患者常规保守治疗、传统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脑脊液置换术是近年来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段,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势,为对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笔者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通过对比方法进行研究,现将具体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63.26±5.22)岁,其中呕吐62例、头痛39例、意识障碍25例、昏迷55例(轻度昏迷23例、中度昏迷32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接受颅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且无脑脊液置换术禁忌症。患者均经腰椎穿刺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压大于33.3kPa患者69例,脑脊液均为血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病房内绝对安静,同时给予患者降颅内压、脱水、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止痛止血及支持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术前患者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250mL,30分钟之后进行腰椎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选择减量置换术或等量置换术,腰椎穿刺成功后,5mL注射器抽取5mL血型脑脊液,丢弃后等量或减量注入0.9%生理盐水5mL或4mL,间隔5-10分钟后置换等量脑脊液,反复重复上述操作,常规情况下置换脑脊液总量在30-45mL后,脑脊液颜色基本澄清,此时可拔针停止。拔针之后再次对终压进行测量,保证颅压在80-180mmHg,最后将地塞米松5mg注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或出血情况每日置换或间隔1日进行1次置换,患者置换次数在3-11次,平均置换次数为(4.65±2.11)次,前次置换脑脊液完全清亮后可停止。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GC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级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昏迷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n)GC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3)4.11±1.0911.35±5.226.43±0.614.85±1.57

参考组(43)4.23±1.166.70±5.136.72±0.886.23±1.39

P<0.05

2.结果

2.1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一。

2.2观察组治疗后生活可自理32例,瘫痪卧床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参考组治疗后患者生活可自理22例,瘫痪卧床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脑室出血及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基层医院诊断难度不大,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单纯降低颅内压、脱水、止血等治疗效果较差,同时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不能尽快清除,而大量的甘露醇长期使用可导致肾脏毒性增加,心脏承受较大负担,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的出现[1]。进入蛛网膜下腔血液内的血管内皮素、氧合血红蛋白、多种活性物质等均可强烈刺激脑血管,进而导致脑动脉急性痉挛的发生,导致颅内压升高,丘脑峡部及脑干局部受压进而出现水肿、缺血现象,导致再出血及患者死亡[2]。

脑脊液置换术作为非手术操作,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将脑脊液内血性物质清除并稀释,进而有效减少了血性物质、降解产物等对血管及脑膜产生的刺激,在置换中通过减量置换能够对颅内高压进行缓解,有效缓解了呕吐、头痛等症状的出现,同时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明明,靳建明,张宗礼,等.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4):499-500.

[2]李根囤,操和魁,秦有智.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12(4):463-465.

[3]霍建宏,程强.腰大池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后脑积水的影响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5):5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