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刘爱琴

刘爱琴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ICU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化则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化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85-02

1.概述

正常人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如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就有建立人工气道的必要。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

当人工气道建立时,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等生理作用,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功能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来共同完成。[1]

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

2.湿化方式

2.1加热“主流式”湿化器

所谓“主流式”是指患者吸入的全部气体都是通过湿化器湿化的,是使用呼吸机病人的至关重要的湿化方法,也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湿化方法。

这种湿化器使用的湿化液量每天大于250ml,速度是要根据病人所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通气量以及患者的体温、出入液量、痰液的粘稠度等因素而定。湿化罐的水及时添加,保证加入的湿化液在湿化罐标记线以内,如超过标记平面会使湿化罐里面的水会回流到呼吸机输入管路内,从而会容易使病人吸入湿化液而导致病人呛咳致使呼吸困难。每日用水约为750~1000ml(部分冷凝以及在呼气相丢失),临床上一般用灭菌注射用水,以输液的方式进行排气,去掉针头部分,将乳头接入湿化罐加水孔处,加好水后及时关闭加水孔,以免漏气,影响病人的呼吸。湿化罐1次/周更换,湿化液每天更换,定期清洗湿化罐。

2.2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常应用于气管切开的患者。人工鼻模拟鼻的功能,使气管切开形成的开放式气道转变为封闭式气道,保证气体的充分温化,湿化,减少污染,过滤细菌,预防肺部感染,提高氧疗效果。

一些研究发现,运用人工鼻对一些呼吸道粘膜条件好或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极为有效,而且它简单,安全、轻便,与标准加热型湿化器比较也廉价得多。新的复合式人工鼻有过滤功能,能有效的过滤细菌和病毒,能有效的控制交叉感染发生。但人工鼻也有缺陷,痰液较多、性状粘稠、血性分泌物,雾化时,我们应该慎用人工鼻。在使用人工鼻时,我们应该考虑一些问题,如湿度的输出、阻力、死腔。

2.3间断推注法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湿化液,接头皮针,剪去针头,每1~2h向气管内滴注3~5ml,或将一次性输液器按输液法排气,剪掉针头,在远端打一个结形成盲端,然后在盲端处用5号针头扎一个孔(一切操作均采用无菌技术),将输液器盲端插入气管套管内壁5~8cm处,用输液泵持续注入湿化液,使湿化液匀速的滴入气道内,以不至于速度控制不好,导致病人呛咳,误吸,从而达到有效的湿化效果。

2.4雾化加湿

利用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颗粒,悬浮在吸入气流中一起进入气道而达到湿化目的。雾化吸入通过文丘里效应将药物水溶液雾化成5~10μm微滴送入气道后在局部发挥药物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呼吸机有雾化装置,在吸气回路中连接雾化罐,产生的雾滴一般低于5μm,可以进入终末肺单位。可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2]

在临床护理时,雾化的时间、方式、方法、用药对病人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每天雾化3~4次,每次15~20分,流量为6~8L,一般用生理盐水+兰苏,根据病人病情而定,过程重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血氧饱和度、气喘情况。如有是呼吸机病人雾化,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关闭湿化罐,因为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不能同时并用,会影响雾化效果,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潮气量,潮气量过大,要减少潮气量的设置量,否则长时间过大的潮气量造成患者通气过度,严重的还会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从而达不到有效雾化。[3]

3.湿化液

在临床上,机械通气的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气道湿化,常用的气道湿化液各有利弊,对于气道内分泌物的稀释效果和抗生素使用也是说法众多。此外湿化液如何使用也是一个关键点。

3.1湿化液的选择

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是蒸馏水和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是最为常见的气道湿化液之一。生理盐水可增加气道腔内水分稀释痰液,对水肿的气道壁有一定的脱水收敛作用。但有文献报道,由于肺蒸发面大,生理盐水有一定的盐分,进入气道内会加快水分蒸发,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壁从而形成高渗状态,高渗盐水会堵塞气道,引起肺水肿,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经过临床证实,用灭菌注射用水或0.45%盐水更符合要求。

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不含盐分,不容易形成结晶,所以被用为呼吸机或气道湿化。灭菌注射用水属低渗液体,低渗液体能使黏稠的痰液稀释,容易吸出,减少吸痰次数,使病人舒适。灭菌注射用水可以长期使用于气道湿化,湿化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湿化过度会导致痰液稀薄,病人呛咳,增加吸痰次数,从而使病人缺氧。相反之,湿化不足,会使病人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吸出,而形成痰痂或痰栓堵塞气道影响病人缺氧、呼吸困难。[4]

临床证明气道内湿化或给药需要考虑和注意多方面因素,不仅要考虑气道及肺局部的情况还要注意全身情况进行用药和护理。

3.2湿化液的温度

湿化液的温度应和人体温度相差不大,保持在32℃~35℃,以保障气体在输送过程中散失部分温度,吸入气温为28℃~32℃,以维持支气管纤毛运动的最佳状态,同时,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为60%~70%。

选择好湿化液和控制好湿化液温度在临床上可以给病人带来很大帮助。经临床证明,湿化液的选择是根据病人痰液的色、量、粘稠度、病人的电解质来选择的。温度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温度应控制在30℃到40℃之间,如温度过高会损伤病人气道,严重的会烧伤病人气道,从而出现气道破溃,水肿,中枢性体温过高,甚至会导致病人呼吸困难致死;如温度过低达不到湿化效果,会使病人气道因冷温度导致气道痉挛,从而使病人胸闷气喘,也会导致病人呼吸困难致死。

3.3湿化液的量及速度

痰液粘稠度和是否引流通畅是湿化效果的一个评价。一般而言,痰液粘稠度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Ⅰ度和Ⅱ度在临床上是很常见也是比较容易清理的痰液;相反之Ⅲ度(重度粘稠),痰液为黄色且伴有血痂或痰痂,不容易咳出,必须用负压过大的压力才能吸出痰液,吸痰时间比较长,这样会造成气道塌陷、病人因吸痰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从而导致病人血氧呼吸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管道内壁上有大量的痰痂滞留,用水不容易被冲洗干净。⑦根据此分度湿化液用量:Ⅰ度痰每次滴入湿化液2ml,间隔时间为2~3h一次;Ⅱ度痰滴入湿化液2~4ml,间隔时间为1h一次;Ⅲ度痰滴入湿化液4~8ml,间隔时间为半小时一次。[5]

除了痰液粘稠程度,湿化液量取决于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吸入气量的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等因素,以每日不少于250ml,速度以10~20ml/h为宜,但确切的量需视临床情况调整。

4.总结

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6]

临床上湿化方法很多,有利有弊,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痰液性状采取不同的湿化方法,确保病人的痰液引流通畅,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从而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7]

【参考文献】

[1]覃燕群,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医药前沿[J],2012年04期.

[2]吴美英曾菁,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福建医药杂志[J].2011年06期.

[3]黄丽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雾化吸入方法的探讨,当代医学[J],2010年19期.

[4]司联晶王艳莉,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液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宁夏医科大学学报[N],2011年08期.

[5]李爱梅,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当代护士(下旬刊)[J],2012年02期.

[6]黄桂桃罗灵敏肖晓娟,33例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年04期.

[7]张学玲,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