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队卫生装备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军队卫生装备发展趋势

周雨奇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我军历来也十分重视卫生装备的研究,生产与使用,把它看成是提高和巩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卫生装备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系统,从过去的人背马驮到现在多种机动医疗平台,从原来的单品种配发到目前的成建制地装备部队等一系列过程。“九五”以来,我军野生装备研制已基本实现了由零散分散到系统配套,由光电信号到数字信息处理的转变。借助历史的发展机遇,利用高新技术推动,目前已初步实现了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卫生装备体系。

关键词:军队;卫生装备;发展趋势;信息化

引言

军队卫生装备是后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军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和伤病防治的主要物质基础。当前尽管处于和平时期,但发生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抢险救灾的任务不可避免。为适应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本文试图从着眼现在,展望未来我军卫生装备发展趋势出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瞄准战场新变化,大力研发部队急需的卫生装备

近年来,随着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型武器呈现出不穷,战争形态随之改变,战场上的伤情也千变万化。比如声,光,电磁和定向能等新概念武器和非致命武器的出现,使现代战争中伤员伤情复杂。又如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使传统战场的概念模糊,作战区域流动,伤员伤情,分布和流向均不规则。这些严峻的现实对现代战争中的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国对卫生装备都呈现出空前的重视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装备质量,最大限度挽救军人性命,保持连续高效的战斗力,做到抢救,救护,后送,治疗,预防一体化,使军队卫生装备成为21世纪数字化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卫生装备作为战时卫勤保障和平时训练及疾病预防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在特殊军事环境和条件下满足伤员的需要。从发展历程来看,军队卫生装备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9世纪末到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根据战争的需要,临时改装民用品,构造单一,功能简陋。到20世纪中期,各国加强了对卫生装备的研究,使卫生装备研究步入专业化。出现了装甲救护车,车载式医院等。20世纪中末期,各种高新技术卫生应运而生,出现了第一台dfi-10hdscjscedqp空中医院和许多新型战伤急救材料。20世纪末至今,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卫生装备发展出现新浪潮,出现野战CT,单兵生命系统和远程医疗等一系列技术保障的高技术装备。

2我军卫生装备发展的要求

我军历来也十分重视卫生装备的研究,生产与使用,把它看成是提高和巩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卫生装备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系统,从过去的人背马驮到现在多种机动医疗平台,从原来的单品种配发到目前的成建制地装备部队等一系列过程。“九五”以来,我军野生装备研制已基本实现了由零散分散到系统配套,由光电信号到数字信息处理的转变。借助历史的发展机遇,利用高新技术推动,目前已初步实现了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卫生装备体系。虽然我军从总体上已基本上满足现代卫勤保障对卫生装备的需求,但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牵引机械化,适应信息战条件下的卫勤保障需求,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野战卫生装备发展趋势。

新形式对我军的卫生装备提出了一下几点基本要求:

(1)必须适应由平转战的需要

现代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由于情况复杂,规模有限,容易隐蔽企图,敌人通常采取突然袭击,夺取先机之利,使我军由平转战时间极为仓促,卫勤保障临战准备的时间明显缩短。一方面要求卫生装备的列装列编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要好,易于补充,轮换,更新。另一方面要求卫生装备平战结合,军民通用。

(2)必须适应地区作战方向的需要

作战方向往往因形势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潜在的敌人确定的,同时,由于周边作战,还可能形成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状态,前后界限不甚分明。分级救治不易实施,造成伤病防治,药材补充,伤员后送等方面极大困难。因此,卫生装备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满足不作战方向上的要求,对通用性装备既考虑耐寒,耐冻,又应尽可能防潮,耐高温且力求军兵种通用。

(3)必须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

周边作战交通不便,运动距离远,而且时间紧,任务急,部队往往是多路,多梯队,甚至是水陆空同时推进。因此,卫生装备应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适用于各种方式携运,便于机动中展开,能遂行部队保障。

(4)必须适应地区特点的需要

我军边境线长,海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差别极大,特别是西南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物力匮乏,很难就地补充,加之地方病导致非战斗减员多,且交通不便,运输受到极大的限制,补充难度更大。因此必须研制地区性能特殊装备,解决特殊问题,如高原供氧,供血等,此外,各类装备应匹配成套,机动性高,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

3目前军队卫生装备发展主要趋势

3.1以数字化手段为技术增长点,达到卫生装备力量部署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海湾,波黑及科索沃地区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未来信息战的作战空间广,纵深幅度更深,每个层面都有巨大杀伤力,要求卫勤保障力量必须实现网络化部署,与信息战五大系统相互融合。伤员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及伤员流动方向多样性的特点要求卫生装备融入到战场网络中去。主要将采取两种做法:

(1)从单兵到野战医院都要融入信息技术包括单兵状态监视器,伤员舱,数字化野战医疗机构等

(2)远程医疗手段的应用远程医疗是通过电子手段消除时间和空间界限,辅助伤员治疗和护理的保障方式,可提高整个战场救援的系统性,连续性,时间性。

3.2以三军联勤的多维保障为立足点,实现卫生装备保障体系的立体化和装备的机动化。

1.在保障体系上,建立陆海空三位一体的保障预案。

2.在卫生装备编制体系上,由以后送功能为主的装备向以急救和连续救治为主的立体化治送结合装备体系转变,医疗通信技术贯穿救治的全过程。

3.3以信息战特征和武器致伤特点为前提,确保卫生装备质量的高效化

卫生装备高效可靠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

单兵及火线救治装备的高技术化将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生物技术等用于其中,使其小型,轻便,有效。

野战医院的小型化和固定医院设施向作战地带延伸

3.4以透明度增强的信息化战场为依托,完善卫生装备效能整体控制的自动化。信息战条件下,作战双方为了争取主动,首先通过先进的通信指挥系统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精确打击。这种作战模式下,伤情发生突然,准备时间短,时空跨越性强,要求有先进的自动化装备,使装备效能得到及时扩散。

4结语

由于战争模式不固定,使卫勤任务的种类,规模和环境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点面结合,集约综合。这就要求卫生装备必须能适应各军兵种及各种作战模式的时空变换要求,实现立体纵深大跨度的功能伸缩。目前我军卫生装备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具备机动投送能力和一定信息化水平的“救,送,诊,治,防”要素齐全的新一代卫生装备体系。

参考文献

[1]申广浩;吴小明;新军事变革下军队卫生装备研发的几点思考。专业论坛(2015年08期)

[2]王政;伍瑞昌;军队卫生装备研究现状与发展。中国医学装备(2005年05期)

[3]罗二平;申广浩;军队卫生装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