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研究

任茂学

任茂学

(贵州省思南县民族中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和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2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以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一共有19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7.76%。麦氏切口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探查切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以及化脓性阑尾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主要和探查切口以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对这类的高危病人,要给予全面评价以及有效控制,尽可能对切口进行保护,进而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类型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247-02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主要对其采取临床手术治疗,并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可是在临床手术以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给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笔者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2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245例,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低热等。临床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总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在245例病人当中,男性病人137例,女性病人108例。年龄在19-77岁,平均年龄为36.4岁。所有病人全部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当中手术切口分为麦氏切口以及探查切口,它们依次为184例、61例。临床病理类型包括有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以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它们依次为21例、168例、56例。

1.2临床调查方法

采取统一调查表、统一标准和方法对病人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统计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分析研究其临床病理类型以及手术切口类型和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另外,切口感染根据相关临床文献标准进行判定,切口愈合等级一共分为三级,其中包括有甲级、乙级以及丙级,在本文病人当中,甲级和乙级愈合为一期愈合,丙级愈合为切口发生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手术以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一共有19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7.76%。

2.2不同切口类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几率对比

采取麦氏切口的一共有184例,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例数为6例,占总体的3.26%,采取探查切口的一共有61例,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例数为14例,占总体的22.9%,临床结果显示,麦氏切口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探查切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不同切口类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几率对比

2.3不同阑尾炎病理类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几率对比

阑尾炎病理类型包括有三种,其中单纯性阑尾炎一共16例,其中手术以后发生感染例数0例,发生感染几率0%;化脓性阑尾炎一共168例,其中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例数8例,发生切口感染几率为4.76%;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一共56例,其中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例数13例,发生切口感染几率为23.21%,临床结果显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以及化脓性阑尾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不同阑尾病理类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几率对比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大部分病人需要采取临床切除手术治疗,可是在临床手术以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就是其中一种。本文临床结果显示:手术以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一共有19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7.76%,因此,可以表明,临床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比较高。

对于如何选择切口,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确诊的病人可以采取麦氏切口,然而在对手术当中需要进行探查的病人,则要采取探查切口。本文临床结果显示:麦氏切口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探查切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表明切口类型和切口感染有密切关系,并采取探查切口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本文笔者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有:采取探查切口的病人通常在手术之前没有进行明确诊断,这种病人通常会伴有腹膜炎,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以后需要置入引流导管,进而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对于需要手术当中探查的病人在选择切口的时候要根据压迫性疼痛部位来作为手术切口,通常在右侧中下腹部通过腹部直肌作为探查切口,这个位置的切口可以让阑尾充分暴露在临床手术视野当中,同时能够使临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进而使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

本文临床结果显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以及化脓性阑尾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笔者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有:因为坏疽穿孔性阑尾腔当中有厌氧菌以及需氧菌的存在,并且不断繁殖,对阑尾腔当中的浆膜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这个时候的腹腔已经被严重污染,所以,在手术以后切口容易出现感染。所以,一旦被确诊为阑尾炎,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处理,对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急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主要和探查切口以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有系,所以,对于这种病理类型的病人,要给予全面评估以及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使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许长胜.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30):6324.

[2]吴在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132.

[3]罗彩萍,夏裕.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