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需慎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词类活用需慎重

宋冬玲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靖煤四中白银730913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北师大版的教材就对词类活用不够重视,它直接影响师生对课文的理解,建议此教材注解时应慎重对待。

关键词:北师大版文言文注解词类活用Thepartofspeechappliesflexiblymustbeprudent

SongDongling

Abstract:Themiddleschoollanguageteachingmaterialwritingsinclassicalstyleannotationcanhavesomeproblemsfrequently,theBeijingNormalUniversityversionteachingmaterialonappliesflexiblytothepartofspeechinsufficientlytakes,itaffectstheteachersandstudentsdirectlytothetexttheunderstanding,suggestedthisteachingmaterialexplainswhenshouldtreatprudently.

Keywords:TheBeijingNormalUniversityversionWritingsinclassicalstyleillustrationPartofspeechappliesflexibly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85-01

北师大版的教材我已用了四册,对其中的文言文注解有些看法,这套教材注解中对词类活用强调得不够,有时甚至忽略,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对“斗折蛇行”的注解“(溪流曲折得)像北斗星座,像游蛇蜿蜒爬行。斗,指北斗”。显然这里没有强调——“斗”字属词类活用,“蛇”字竟没提及。单从注解看,学生会误以为:“斗”依然属名词,若不是句意中出现了“像”字,学生是很难正确理解这句话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犬”,也是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也没详细注解。

除了名词作状语外,还有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这一点教材几乎忽略了。例如“心乐之”中的“乐”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又如“凄神寒骨”中的“凄”和“寒”属形容词使动用法,应译作“使神凄使骨寒”。对这两例教材竟然没注解。

仅《小石潭记》中词类活用就有十多处,可注解很难找到明确标注。类似的问题在此版本其他文言文中也屡见不鲜,例如《黄生借书说》中对“汗牛塞屋”注解与成语词典相比,词典多了“汗牛:使牛出汗”这一内容,以此来凸显“汗”字的使动用法。而与其他版本相比,人教版和苏教版对词类活用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然,北师大版本不详注,可能是有原因的,例如,有的专家认为: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名词固有的职能,这种情况不属于词类活用。但多数专家还是持肯定意见的,不过我个人认为,对初中生讲学术争议是不妥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尤其要做到规范准确,更何况其他类型的词类活用也同时被忽略,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语法知识,不应出现这类模糊现象,这给广大师生造成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对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八年级学生,如果不经过课堂教师详细讲解,或不借助注解详细的参考书,他们是很难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

不过,教材对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一狼洞其中”(蒲松龄《狼》)中的“洞”注解“洞,做动词,打洞”。

仅仅知道词类活用的重要性远远不够,身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鉴别各类词类活用呢?

总的说来有两点:首先,要了解各类词本身固有的语法特点;其次,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研究。分别来说可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名词作状语。它同一般的主谓关系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两者的意思并不一样。

例如“犬坐于前”。此时应当注意分辨名词前是否另有词语作全句的主语,如例句之前有“其一”(意为“其中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那么谓语前的犬名词就不大可能再是主语,而是状语了。如果全句主语省略了,就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判断。

第二,名词作动词的鉴别。具备以下五种情况之一者,就属于名词作动词。

(1)看它带不带宾语或补语,如果名词、形容词带上了宾语或补语,表明已经活用成动词,因为名词、形容词一般情况下不带宾语。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带上了宾语“之”,活用为动词。

(2)名词在能愿动词或副词之后,用作动词。一般情况下,能愿动词不单独作谓语,要和其他动词合起来共同充当谓语;副词不作定语,只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因而这两类词之后出现名词,名词就是活用作动词。如“左右愿动词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能愿动词“欲”在名词“刃”之前直接修饰名词,名词“刃”用作动词。

(3)名词在“所”字之后,作动词。在“所”字结构中,“所”后一般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的“罾”本来名词,作动词。

(4)名词前后有“而”字连接,作动词。“而”在古汉语中起连接动词的作用,一般不连接名词。如果连接的是名词,当作动词用。“雩而雨,何也?”(《荀子·天论》)“雨”活用为动词“下雨”之意。

(5)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存在并列、同位或修饰关系,其中一个作动词用。如前文“一狼洞其中”中的“洞”。

第三,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这两类是古汉语语法中特殊的活用,其特殊就在于名词、形容词及部分动词活用作动词后,带上了宾语,这个活用来的动词对于宾语具有一种特殊的意念,因此对前后关系也应作特殊的理解。

(1)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由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来的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发自句子中的主语,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和物)使宾语(所代表的人和物)实施这个动作。即“使宾语怎么样(动词所表示的)”的意思。如上文提到的“凄神寒骨”中的“凄”和“寒”。

(2)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刺史颜证奇之”(柳宗元《童区寄传》)“奇之”“以之为奇”。

使动、意动用法结合具体语境很容易判断的。

以上是笔者一点粗拙的看法,提出来与同行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