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积累作文的法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兴趣与积累作文的法宝

张伟

张伟ZhangWei(惠州市惠港中学,惠州516007)

(HuigangMiddleSchoolinHuizhouCity,Huizhou516007,China)

摘要: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面对新课标、新教材,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开展,本文从激发兴趣和强调积累两方面进行探究,尝试着解决这一难题。

Abstract:Everyteacherwishestocultivatestudents'abilityofwritingandimprovetheirwritinglevel.Thisarticleexploredhowtocarryoutwritingteachingundernewcoursestandardandnewtextbooksfromtwoaspectsofstimulatinginterestandemphasizingaccumulation.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兴趣;积累

Keywords:newcurriculumstandard;writingteaching;interest;accumul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313-02

0引言

有人研究饮食和服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饿了要吃,冻了要穿。有人问教练,足球怎么踢?教练说,把球踢进对方球门。如何才能把作文写好?答曰:兴趣与积累,缺一不可。

兴趣与积累,作文的法宝。有了兴趣,才会想写;想写好作文,自然就离不开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的积累。

1激发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孔老夫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好方法;教师进行作文教学,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假如学生普遍存在讨厌、害怕作文的心理,见到作文题目便愁眉苦脸,举笔如椽;或是翻书查报,东拼西凑,勉强成篇,如此心态,学生的写作水平怎会提高呢?相反,如果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那情形就会完全不同。学生的写作兴趣来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便会接踵而至,便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便会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变“怕”为“喜”,变“苦”为“乐”,面对作文题目,便能精心思考,下笔成文,似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肯定会有希望。

兴趣依赖于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一篇精彩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褒奖,从此就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终身从事写作,成为知名的作家。反之,一个学生如果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从未体验或极少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或者总是经受着失败或挫折的苦恼,那么他在心理上就会一直处于压抑或自卑状态,那种渴求作文水平提高的心理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各种条件,尽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取到美味的桃子。为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可采用如下做法:

1.1组织竞赛作文教学中的竞争气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他们去争取日后的成功。中学生很重视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他们已开始塑造并完善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个体形象。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开设口头作文课,并组织口头作文竞赛,以增加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口头作文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是歌曲赏析,可以是诗词欣赏,也可以是见闻、故事或笑话。口头作文后进行集体评比,评选出口头作文优秀者,再适时地把优秀的口头作文转化为书面作文,张贴出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脸上有光。口头作文课及口头作文竞赛,不仅能丰富作文课的内容,活跃作文课的气氛,而且有助学生学会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在竞争中养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口头作文可以竞赛,其他形式的作文同样可以竞赛,但竞赛要同级水平进行。体育比赛分甲、乙、丙级队的方式是科学的,它能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兴趣。作文竞赛也是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来就参差不齐,不同写作水平的按同级标准进行竞赛,竞赛尚未开始,胜负已经分晓,这样就达不到竞赛激发兴趣、竞赛促进提高的目的。班级作文竞赛,可按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分成不同级别(级别由学生自己认定,如A、B、C组),同一级别进行竞赛,不同级别竞赛的优胜者,可享受同样的奖励。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越高,信心越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越容易被激发起来。

1.2肯定成绩让大多数学生在享受被赏识的欢乐中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有利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批改作文时,评语宜多肯定成绩,要尽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评语切忌只说缺点,不提优点,更不能把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对作文中的诸多问题,一般只着重指出一点,否则,将会挫伤学生写作兴趣。对于较差的作文,也要尽量找寻它的闪光点,予以肯定,使其能看到希望,慢慢地对作文产生兴趣。

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作为老师,如果能竭力去从学生作文中找优点,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就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其实,作文评语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事半功倍之妙。对学生作文我总是正面评价为主,尽量找出其优点并将这些优点放大来评价,学生看到后觉得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觉得受到肯定自然愿意更多地尝试。如果某位同学的作文字迹十分清晰,书写工整,我会写“你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写又如此工整,真是赏心悦目。”如果是一位书写很糟糕的学生,我会写“你的作文写得这样好,如果书写再好一点,岂不是锦上添花吗?”对于抄袭作文的学生,我也不会一味地指责,而是对学生说:“这篇文章实在太美了,老师无法拒绝美!谢谢你为大家推荐了这样美的文章。既然有这样的慧眼,老师就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你也能写出同样美的文章来。我等着看你的佳作。”学生都希望通过老师的肯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如果是一些简单的、鼓励性的话语能够给学生相信自己的勇气,我们为何要吝啬呢?学生自信了,有了写作兴趣,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讲评作文时,宜多宣读“好”文章。当堂肯定并宣读学生的作文,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极有作用的。有的学生说,老师读了我的作文,我心里几天都热乎乎的。有不少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说,那堂宣读我作文的作文课,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实践证明,有不少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老师的讲评促进,增强了写作兴趣,最后迈入了作文高水平行列。作文讲评课,对于优秀文章,可全篇宣读;中等的可宣读某些较好的段落;较差的,可宣读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或是点评用得比较好的词语。

利用板报定期张贴学生优秀作文,也是激发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学生说,我对张贴过我作文的那块墙壁都有感情,每次进班,我总要往那块墙壁上深情地望上几眼,尽管我的作文已揭下来很久了。

推荐学生优秀作文到广播站广播或在刊物上发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学生的优秀文稿,或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等等;均能使学生找到作文的成功快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3鼓励创新从众心理表现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学生如果长期受到这种心理束缚,在集体中就难以冒尖,自然也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了。有一个同学爱好写作,但缺乏自己的特色,某次作文竞赛,题目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他从“勤”字入笔,罗列事例,写得平平淡淡。我建议他在‘嬉’字上动动脑筋,结果其文章因为有创新之意而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一次小小的成功使他尝到了突破从众心理,发扬独创精神的甜头,更增加了他对写作文的兴趣。

对生活现象有独到见解,就是有创新。爱迪生研制白炽灯,为寻找一种有效灯丝,试了1200种不同的材料。有人说他:“你已经失败1200次了。”“不”,爱迪生反驳道,“我的成功就是发现这1200种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爱迪生从另一个角度申明了自己研究的价值。新课标十分重视发现与创新,要求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文时,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既是前人的后人,也是后人的前人,当我们在树阴下惬意地乘凉、感谢前人之时,当常思多栽树、栽好树,当好后人、做好前人,只有这样才能告慰前人、无愧后人。”我当堂宣读了他的文章,并表扬他的文章有创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让他感受到了写作的成功快感,使他对写好作文有了更大的信心。写读孔子名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读后感,有一同学不仅“谦虚”部分写得精彩,而且对“自信”一层更有独到见解,我及时地表扬他、鼓励他、让同学们学习他。

不拘泥于他人的观点,不局限于已有的答案,而探索新的答案也是创新。学生作文时提出“好高骛远未必不好”的观点,我表扬他;提出“送炭何必等下雪”的观点,我表扬他;提出“补牢别在亡羊后”的观点,我表扬他;提出“‘有志者事竟成’真的如此吗?”的疑问,我也表扬他。至于从“良药苦口”想到不苦口的良药,从“忠言逆耳”想到不逆耳的忠言,从“酒香不怕巷子深”想到“酒香巷不深”的境界,从“东施好颦”中感悟到“见贤思齐”的勇气等等,只要有创新成分,就能得到我及时的表扬。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成功常会引发另一个成功,多方面悉心地爱护那些成功的小花,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进入一种“乐写”的境界。

2贵在积累

新课标强调积累与整合,要求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要求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提高写作水平,要在积累上下功夫。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一个空酒瓶,无论如何也不能从中倒出美酒来,为什么呢?事先没有把酒装进去。所以,想写好作文,平时一定要先积累材料。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怎样能干的媳妇,如果没有“米”,也是做不出“饭”来的。写文章同样的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良好材料,作文时当然会无话可说、无物可记、无事可叙,心中茫然。如果有了平时的积累,就能储备丰富的素材,作文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自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自然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会感到有说不完的话,彻底改变过去作文时“无米下锅”的窘况。如何积累材料,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2.1博览群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能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帮助,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文赋》)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内容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直接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三,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第四,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形成的规范化语言写成的,阅读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在阅读中,读者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进行心灵沟通,进行直接交流,这能使人变得开阔、丰富、澄明,会更自觉地形成个性。

有一所中学,把积累材料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拟定了积累材料的实施方案。其中有一条是举行积累材料评比活动与展览会,每学期结束,学校根据材料积累登记本,分年级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未这样做之前,该校没有一个学生在报刊上发表过作品,也没有一个教师在报刊上发表过论文。而在实施此项活动的三年间,学生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文章50多篇,参加省内外语文学科各种比赛获奖近100人。语文教师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这个事实让人看到了积累材料,特别是通过阅读积累材料的好处,它的确对写作帮助太大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人生体验,生活经历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完善我们的个性,启迪我们对人生的思索。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用心体味语言的精妙之处。总之,博览群书不仅能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而且能在写作上得到借鉴,了解他人的思想、生活,也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2.2学会观察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学会观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弟兄俩小孩出去游玩,回家之后,大人问他们一路上看见了一些什么东西,哥哥什么都说不出,弟弟却什么花,什么树,什么虫,什么鸟,说出来一大串。我们的学生来去匆匆,平时没有养成像弟弟那样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怪不得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具体细致的描述少,空洞概括的介绍多。看来,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上花点力气。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牛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惟仔细地观察,才会被发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者与之无缘。

观察有其本身的规律,观察对象的顺序一般是先物后人,进而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的方法是先静态后动态;观察点往往由定点到动点最后到散点;观察者本身由视觉到感官,再到内心。总之,文章是反映生活的,只有认识生活,才能反映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欲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形象丰满,就要十分注意指导学生随时随地地观察生活,并坚持写观察日记,搜集积累丰富的材料,取得作文的源头活水。

2.3勤做笔记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大学问家,当年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和宗教学等,一生著述编成的《饮冰室文集》共148卷,约1400万字,真正称得上是“学贯中西,囊括古今。”而他所有这些辉煌成果,都是通过“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方法做出来的,这个方法就是“抄录或笔记”。梁启超说“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希望“诸君试拿一年功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著作等身的梁启超先生,其著书立说的成功秘诀竟然也是勤做笔记;我们的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勤做笔记多积累当行之有效。

培养兴趣,博览群书,观察生活,把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精华”记录下来,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把自己思想感情的历程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材料,有了这些材料,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