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

李超美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0015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分别为单纯母乳组和混合喂养组,抽取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借助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器对所有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混合喂养组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12.22%)低于单纯母乳组(30.0%),同时混合喂养组中母乳结合奶粉喂养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4.26%)低于母乳结合辅食喂养(18.6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门诊对婴幼儿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及时的发现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现象,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预防和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而且还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关键词:儿童保健门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一般是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摄食阶段铁元素摄入不足或体内铁元素大量流失,从而诱发贫血症状,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发育,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儿童保健门诊需要加强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检测,并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计划,有效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确保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分别为单纯母乳组和混合喂养组,单纯母乳组中男性婴幼儿49例,女性婴幼儿41例,年龄在6个月-2岁,平均(1.1±0.7)岁;混合喂养组中男性婴幼儿48例,女性婴幼儿42例,年龄在5个月-2岁,平均(1.2±0.8)岁。他们婴幼儿在性别、年龄之间的临床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取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的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加入到1.3ml稀释液中,混匀后放入冰箱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标记,将冰箱的温度调节至4℃左右。借助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器对所有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在对婴幼儿进行体检的过程中,还需要耐心询问家长为婴幼儿提供的辅食情况,如是否添加蛋黄、米糊、菜泥等辅食。

1.3评价标准

根据儿科学颁布的儿童贫血标准来对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评定。其评价标准为:血红蛋白低于110g/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未超过26.0pg;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未超过31%。与此同时,对其他因素诱发的贫血原因给予排除。

1.4观察指标

(1)喂养方式对两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记录和对比;(2)营养辅助补充情况对混合喂养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记录和对比;

1.5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儿童保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统计发现,混合喂养组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低于单纯母乳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婴幼儿群体中常见的疾病类型,被成为“四大营养症”之一,逐渐发展成为儿童保健门诊重点防治的疾病类型。临床研究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元素摄入不足导致,如早产、先天储铁不足等都会导致胎儿无法从母体中获取所需要的铁,致使胎儿出生后存在摄入铁不足现象,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2岁以内的婴幼儿机体内部的消化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如果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时,会导致婴幼儿食欲大大降低,进一步会导致婴幼儿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从而导致铁的摄入量急剧减少,这样不仅会增加腹泻与感冒的发生率,而且还会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增加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概率。实际上,铁对于提高婴幼儿机体的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状,将会对婴幼儿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增加身体疾病的发生率。研究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还与婴幼儿的认知发育迟缓有关,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做好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工作,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医护人员要做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如何添加辅食,从而有效改善婴幼儿的不合理饮食情况,确保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概率,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预防工作:(1)鼓励母乳喂养,因为婴幼儿可以从母乳中吸收大量的铁元素,而且母乳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最为理想的天然食品;(2)做好家长的喂养指导工作,对于无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婴幼儿,要适当的添加富铁,且吸收率比较高的食物;(3)可以在婴幼儿的辅食中适当的添加铁剂,以满足婴幼儿对铁的需求。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改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现象,就需要儿童保健门诊部门加强对婴幼儿的相关检测,以确保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麦文英,谢笑英,廖桂桃.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7(2):54-55.

[2]郭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38):132-133.

[3]杨源,赵艳.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