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管理的范式变迁:管理、参与式管理到治理卢琼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论环境管理的范式变迁:管理、参与式管理到治理卢琼秀

卢琼秀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广东省中山市528400

摘要:从管理向参与式管理的变迁,从参与式管理向治理的变迁,是国内外环境管理范式都经历过的变化过程,且国外的范式变迁一直领先于国内。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选择正确的管理策略是环境保护总体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将对环境管理范式变迁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分析,并与我国目前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结合,探讨环境管理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环境管理;范式变迁;参与式管理;治理

前言

环境管理是一个涵盖面广泛的研究领域,与当今政治、经济以及人类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定正确的环境管理策略,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确保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水资源枯竭、空气污染等一些列环境问题。纵观环境管理范式的发展变迁,在管理、参与式管理和治理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突出的特点。当下采用的治理范式在管理模式上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多元主体作用,形成多方协同的综合治理模型,体现了环境管理范式的渐进式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环境管理范式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范式的修正和进一步发展。

一、环境管理范式的变迁

国内外的环境治理范式变迁大体经历了相同的发展过程,在由环境管理向参与式管理,再向治理的变化过程中,不断融入环境政策和生态经济学等领域的内容,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相关领域的范式变迁。在环境管理的初期阶段,采取管理范式,环境管理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管理技术和政府规制的研究。到了参与式管理阶段,地方知识和群众参与的重要性逐渐被凸显出来,再到治理阶段,真正开始向多元化模式和多方参与方向发展。从国内外的环境管理范式变迁过程可以看出,国外的范式变迁发展速度要领先于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进入到治理阶段,而国内则稍微落后,从90年代初期治理范式才得到一定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环境管理范式的研究也受到更多关注,并取得长足进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治理模型,比如整体治理模型、协同治理模型等[1]。

二、各个范式的特点

(一)管理范式

(二)参与式管理范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相关研究开始想参与式管理范式发展,站在当下环境管理的视角,可以将参与式范式看做管理范式和治理范式的过渡式。在参与式管理范式的研究阶段,没有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型。但是参与式管理范式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对地方知识运通的重视得到显著提高,地方只是受到认可,与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并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2)注重环境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开启了环境管理的多元化主体发展方向。

(三)治理范式

治理范式是一种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模式,强调环境管理需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共同作用,并采取自主治理的方式,对社区等形式的共有生态资源进行管理。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型有专家治理模型和多元协同治理模型等[2]。

三、我国环境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缺乏失效控制手段

我国环境管理目前也采用环境治理范式,环境治理范式由于具有多元主体参与和自治的特点,其管理活动难以形成一套标准的管理规则,难以实现对各方主体的有效控制。不同的主体之间采取协调合作的治理方式,治理主体中即包括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不具备政治制度。而且环境治理是一个持续性的互动过程。虽然这些特点性质是在管理范式、参与式管理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具有一定先进性,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但是缺乏规范性的治理过程也容易出现管理失效的状况,而且治理主体的合法性问题和治理效率问题等,都无法得到保障。但目前我国环境治理范式缺乏控制失效的应对措施,因此无法保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二)治理主体的互动程度低

在治理范式中,各个治理主体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环境治理目标。但是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环境治理对策,而且还具有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围绕一个共同的环境治理目标,有序开展各项治理工作。由于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合作,互动程度低,因此环境治理范式取得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三)主导与参与的边界划分模糊

无论是传统的管理模型还是现在的治理模型,环境治理都需要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并围绕一个实施主体,从而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多元主体的治理范式中,则需要确定主体之间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如果环境治理目标过于分散,则会导致治理力量分散,无法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由于目前主导者与参与者的边界较为模糊,因此容易出现无中心的局面。

(四)缺乏矛盾协调机制

在多元化主体的协调合作治理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是各方主体利益不同导致的必然结果。而且目前多元协同治理模型表现出较大的优势,逐渐取代了单一治理模型。因此,必须处理好多元主体之间的矛盾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矛盾调解机制,容易使各方主体间的矛盾升级,进而导致环境治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3]。

四、环境管理范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境治理范式虽然具有较大优势,能够有效激发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投入到环境治理工作。但是从实际管理效果来看,环境治理范式还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另外可以看出,多元协作治理模型逐渐成为管理范式中的主流,也将成为环境管理范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必须针对环境管理范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元协作管理模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保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深刻认识环境治理范式的特点,做好治理失效的准备,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目前环境善治理论在这方面发挥出较大作用,环境善治理论研究着重于体现环境治理的公正化、法制化和透明化,有助于推动环境治理范式的规范化发展;(2)注重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策略研究,促进多方主体的协调合作,共同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目前主要采取自上而下、自我治理和合作治理等方式,分别侧重于某部分主体,有助于突出主导者的地位,使环境治理工作能够围绕一个中心有序进行;(3)注重主体之间的矛盾解决机制的研究,从矛盾问题的根本出发,消除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主导者的引导下,提高协同效率。目前主要采取信息沟通机制、奖惩机制和协商决策机制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环境管理范式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主要发生从管理到参与式管理,再到治理的变迁。在此过程中,环境管理策略逐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多元化主体参与,使环境治理力量得到空前提高。但环境治理范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现象和主要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环境管理范式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昌.统治、管理、治理——政府工具的新治理范式变迁[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02:14-17.

[2]秦超.治理视角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变迁和理论范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2:150-152.

[3]俞海滨.基于复合生态管理的旅游环境治理范式及其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