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败血症的临床治疗

关生永姜艳

关生永姜艳(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164300)

【中图分类号】R5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104-01

【摘要】败血症(septicemia,bacteriemia)是各种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得到繁殖与播散,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可诱导细胞因子引起严重毒血症和全身性感染。常有高热、寒战、全身无力等毒血症表现,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DIC或迁徙性炎症。致病菌:指典型致病菌,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菌,易引起流行。有些传染病的病程中也可有败血症期或型。

【关键词】败血症传染治疗

(一)病原治疗

1.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这是败血症治疗的关键措施。须注意的要点:

(1)抗菌药物的选用依据应考虑:①病原菌方面种类、特点与药物敏试结果。②病人方面原发局部炎症与迁徙性炎症,病人的特点。③抗菌药物方面抗菌活性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如分布与排泄特点,半衰期长短,与毒副反应等。

(2)抗菌药物的选用步骤①凭临床经验试治即在尚无病原菌培养结果时,则根据临床表现估计诊断与病原菌,结合病人情况,选药试治,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酌情调整。②凭检验结果治疗即血培养获得确认的病原菌与药敏后,再结合病情与其他检验结果,酌情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治疗。以后还须继续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问题联合应用的目的是希望提高疗效,但也可引起菌群失调。特别是广谱高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引起的菌群失调更为常见,增加治疗的困难。从实践的经验来看,对于败血症或其它严重感染,如果根据前述的选择办法,一般只选用一种敏感的抗菌药物也可。

(4)败血症的常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参考包括一般成人的每日剂量,分为3次,静脉滴注,q8h。

1)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

金葡菌与表葡菌败血症金葡菌与表葡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增加趋势,可根据药敏与病情,酌选苯唑西林9g、头孢唑啉6~9g,阿米卡星0.4,q12h,克林霉素0.6g,q12h或q8h或去甲万古霉素0.4,q12h(去甲万古霉素主要用于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与肠球菌败血症)。

肺炎链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青霉素G720万u~960万u,苯唑西林6g或头孢唑啉6g。

肠球菌败血症青霉素G960万u,氨苄西林9g,或去甲万古霉素0.4q12h。

2)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或肠杆菌属等的败血症哌拉西林9~12g,头孢噻肟6g,头孢呋辛4.5~6.75g,头孢唑肟6g或头孢三嗪2g(1g,q12h),美西林(Mecillin)1.8g,或替莫西林(Temocillin)1g,q12h。

铜绿假单孢菌败血症哌拉西林9~12g,头孢他定6g,环丙沙星0.4,q12h,氧氟沙星0.2~0.4g,q12h,氨曲南(Aztrenam)3~6g,依米配能/西司他丁1.5~3g或拉他头孢3g。

3)厌氧菌败血症甲硝唑0.5,q12h,替硝唑(Tinida-zloe)0.4,q12h,哌拉西林9~12g,克林霉素1.2~1.8g或青霉素G960万u(后者对脆弱类杆菌无效),头孢美唑(Cefmetazole)3~6g或头孢西丁(Cefoxitin)3~6g。

4)念珠菌败血症氟康唑0.4g(0.2bid静滴)或氟胞嘧啶6g。

5)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一般用静脉滴注,每剂抗菌药物加于100~200ml输液中,1~2小时滴完,每8小时一次。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至病情显著减轻后酌情减量(或改为肌注)。

2.原发局部炎症的处理如为脓肿者应予引流。有的还是原发的疾病,均应作适当的治疗。

3.基础疾患的治疗败血症易在某些基础疾病患者发生,对这些基础疾病仍应继续治疗,如须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其剂量应酌减。

(二)病情治疗

指针对病人情况的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减轻症状和减轻痛苦。

3.维护生理功能

(1)输液:补充必要的水分,热量与电解质,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周围循环和代谢废物的排泄。输液同时提供了静脉给药的通道。

(2)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应特别注意呼吸、心血管、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必要时给强心剂以维持周围循环和肾血流,适量的葡萄糖以保护肝脏功能。

4.调整机体反应性有高热等严重毒血症症状者,在给予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酌情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以缓解毒血症症状。

5.并发症的防治①感染性休克详见感染性休克节。②迁徙性化脓性炎症或脓肿应及时进行有效引流。

[预防]

①如有创伤应及时消毒包扎。②原发局部炎症的及时抗菌治疗,严禁挤压以防止细菌扩散。③医院内的各种诊疗技术操作应认真执行严格消毒与无菌技术。④加强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文献

[1]余加林,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

[2]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J].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7-349.

[3]董关萍,李建平,尚世强.小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菌种分类和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9):565-579.

[4]万伟琳,王丹华.新生儿败血症90例临床回顾[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