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姜永辰张晓磊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内蒙古锡林郭勒盟0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2例,对患者的术前X线的检查分度、术中患者的软骨蜕变分度,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对患者的X线分度和软骨的退变情况进行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不存在线性关系。同时,在关节镜下广泛的对患者的病变进行清理和有效清理的治疗效果相同。结论:在临床中,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95-02

本次研究进行,主要是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选取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2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2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患者的年龄在41~76岁,平均年龄为58.5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为2.75年。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压痛、骨关节活动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

1.2手术方式

对患者进行腰麻或者是硬膜外麻醉处理,使用电动气囊止血带,并进行术前的常规检查,在手术中根据需要做其他的辅助入路。手术中,主要结合术前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位置,以及一些影响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清理,对患者的主要疼痛区以外的病变要教会扫的进行特殊治疗。具体的手术时间一般为45min左右,手术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结合庆大霉素进行持续的灌洗,如果有明显的出血情况,就要进行射频止血,不做引流设置。注射曲安奈德20mg在患者的膝关节,缝合切口。

1.3X线表现

对患者的X线分型判断标准:0度表示患者的膝关节不存在异常情况;Ⅰ度表示患者的膝关节间隙比较正常,可能存在膝关节内的骨赘;Ⅱ度表示患者确定存在膝关节骨赘,出现关节间隙狭窄问题;Ⅲ度表示患者存在关节纤细狭窄,而且出现膝关节内的骨赘和硬化问题;Ⅳ度表示患者膝关节存在骨赘、囊变和硬化问题,关节间隙存在严重的狭窄问题。

1.4关节镜下肋骨改变分度

对患者的肋骨改变分度,采用Ogilive-Harris的标准:Ⅰ度表示患者的膝关节软骨软化,出现少量的表面纤维化,存在闭合性的软骨分离状态;Ⅱ度表示患者的多量膝关节纤维出现改变;Ⅲ度表示患者的膝关节软骨出现坏死,出现骨外露现象。

1.5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X线分度中,O度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进行对比,O度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高于Ⅳ度组(t=3.36),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医学中,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膝关节出现疼痛的重要原因,发病的主要机制一般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关节软骨出现破坏[1]。临床中表现为患者的膝关节软骨出现变软和变性,骨关节出现裂隙,最后导致患者的软骨出现脱落,造成骨质外露。目前,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治疗效果比较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针对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原因进行有限化的清理,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X线是目前临床中比较常用的辅助检查方式,能够为评价患者的骨性关节炎情况作诊断和治疗的依据[2]。但是,在临床中的症状一般和X线的检查不一致,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关节退变情况,所以,不能完全依赖X线分度来估计患者的肋骨蜕变情况。

研究中,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分型和膝关节的综合评分比较,X线分度中,O度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进行对比,和例数的多少有关,O度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高于Ⅳ度组,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周期短,而且并发症比较少,因此,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龙,王平均,连文文,胡强.关节镜下不同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01):3-6.

[2]樊建军,董乐乐,连建强,左强,蔚磊.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04):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