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潜在风险与护理应对分析

/ 3

急诊输液潜在风险与护理应对分析

徐研文方晓玲(通讯作者)

徐研文方晓玲(通讯作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的潜在风险,并对护理应对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院于2012年对急诊输液室10名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急诊输液潜在风险与护理应对培训,比较培训后一年和培训前一年本院急诊输液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培训前一年急诊输液发生输液反应患者321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5.91%;培训后一年急诊输液发生输液反应患者23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0.41%,可见培训后各种急诊输液潜在风险发生操作显著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给予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潜在风险及护理应对方法培训,本院急诊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对提高本院急诊治疗水平,提高患者认同感具有重要临床、社会价值。

【关键字】急诊输液;潜在风险;护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07-02

急诊科为各大医院的基本科室,也是临床抢救患者生命的前线,服务的患者多病情危急,日常工作量大,工作较为繁重,并且所接触到的药品种类也是较为繁多的,急诊输液治疗是见效快、救治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风险管理是近些年临床研究热点问题,从常规临床医疗护理操作中寻找出风险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可有效提高日常护理操作水平,规范日常操作技术[1],急诊科为各大医院患者流动量最大的科室,急诊患者往往较其他患者在救治及时性上希望更加迫切,其希望能再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输液治疗方法病情得到有效改善,降低病痛的折磨。所以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不但工作量较大,并且在和患者沟通中应该更加耐心,在工作操作中更加谨慎、细心,以免错误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急诊输液的潜在风险,并对护理应对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特选取本院于2012年对急诊输液室10名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急诊输液潜在风险与护理应对培训,将培训前后的急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将相关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培训前一年入组患者5432例,其中男性3643例,女性1789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为(45.43±2.12)岁,发烧2123例,上呼吸道感染1232例,消化系统疾病782例,心血管疾病1295例;培训后一年入组患者5565例,其中男性3743例,女性1822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为(44.98±2.09)岁,发烧2231例,上呼吸道感染1189例,消化系统疾病876例,心血管疾病1269例。两组诊疗患者中在数量、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本院于2012年对急诊输液室10名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急诊输液潜在风险与护理应对培训,比较培训后一年和培训前一年本院急诊输液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情况。培训后根据日常风险发生的原因,主要的护理应对措施有:

1.2.1急诊输液前护理在患者开始急诊输液前,护理人员要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过敏史,并且对急诊输液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按照医生所开据的处方对药品进行核对和核查,重点做好输液前的“三查七对”[2];给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顾虑以及诉求,消除患者对于输液治疗的恐惧心理。

1.2.2输液期间护理在输液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进针快速、准确,输液通道建立后按时巡查,密切关注患者输液情况,了解患者感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者上报[3]。

1.2.3输液后护理做好输液后指导工作,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勤洗手保持工作台整洁、卫生。

1.3统计学处理将所得相关数据资料录入到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使用χ2检验对两组输液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时说明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一年急诊输液发生输液反应患者321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5.91%;培训后一年急诊输液发生输液反应患者23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0.41%,可见培训后各种急诊输液潜在风险发生操作显著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培训前一年和培训后一年本院急诊输液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情况及具体原因分类

时间入组例数输液反应发生输液反应发生率未认真核对操作技术错误未执行无菌操作

培训前一年5432例321例5.91%22例243例56例

培训后一年5565例23例0.41%1例16例6例

χ2检验45.87

P<0.05

3讨论

急诊科为各大医院的基本科室,也是临床抢救患者生命的前线,服务的患者多病情危急,日常工作量大,工作较为繁重,并且所接触到的药品种类也是较为繁多的,急诊输液治疗是见效快、救治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急诊最常用的给药治疗方法就是输液治疗。风险管理是近些年临床研究热点问题,从临床医疗护理操作中寻找出风险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可有效提高日常护理操作水平,规范日常操作技术,急诊输液科室是所有医院人员流动性最多,接待患者最多的科室,一旦发生管理风险后果十分严重,急诊输液治疗所涉及的环节虽然不多,但是一旦有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潜在风险的发生,特别是当前患者自我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出现问题后更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的发生,所以能够针对潜在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潜在风险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探讨急诊输液的潜在风险,并对护理应对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特选取本院于2012年对急诊输液室10名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急诊输液潜在风险与护理应对培训,将培训前后的急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通过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急诊输液中潜在护理风险主要有:患者因素、护士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患者因素是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方面讲,在急诊输液中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疾病康复的期望值较高,在输液过程中如果疗效不明显,或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尽人意,通常会认为医生的诊断和处方有问题,认为急诊输液未能起到准确治疗的目的,从而引发过激反应。除此之外,到急诊就诊的患者较多,且患者病情多为危重,输液室内的患者人数较多,临床护理人员需要照顾的人数较多,并且在急诊输液中患者经常随意更换输液位置,给护理人员有效管理输液情况增加了难度,经常会发生漏输液等现象。护士因素的潜在护理风险通常表现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大多数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没有较高的警惕性,在不经意间违规操作或者触犯法律条例。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因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患者通常有很多需要咨询的问题,护士常会表现出态度恶劣、不耐烦,使患者和家属对护士产生误会,容易引发护患纠纷的发生。急诊输液护理的专业技能主要体现为静脉穿刺,对于刚参加工作和实习的护理学生来说,静脉穿刺失败后没有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也会引发患者的不良情绪。还有一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按照三查七对的原则进行输液操作,出现漏输液、数错药的事件发生,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药物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护士在发药时对药物核对不清楚,药物和患者名字匹配发生错误。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对药物之前的配伍禁忌不够了解,使药物配伍存在问题,输液之后使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急诊输液环境方面,急诊输液室内的患者较多,且环境较为嘈杂,患者之前很可能存在同名同姓的,护士在输液中通常会发生错输液的情况。此外,急诊输液室内的卫生环境较为复杂,不及时消毒会滋生和繁殖大量的细菌,导致输液中引发再次感染。

通过一段时间的材料、病例收集,本院发现急诊输液科室的主要风险在于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操作技术错误、未执行无菌操作等方面,针对这些文献,本院特采取以下护理应对措施:(1)完善了急诊输液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且在管理制度下达后认真执行相应管理制度,让护理人员自觉遵守相关操作流程,重点查核“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等风险易发点,重点提高急诊输液室的消毒水平,强化输液间的巡查制度执行,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2)提高急诊输液科室护理人员的基本功训练[4],对于新员工要强化训练,在上岗前进行考核上岗,避免由于操作不熟练给患者带来反复穿刺的痛苦;(3)做好和患者的沟通,告之患者相应的自我护理方法,禁止患者随意改变输液速度,随意走动,如果发现不适立即通知护理人员。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培训前一年急诊输液发生输液反应患者321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5.91%;培训后一年急诊输液发生输液反应患者23例,输液反应发生率为0.41%,可见培训后各种急诊输液潜在风险发生操作显著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通过培训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水平、质量显著提升,对于人为风险可做到事先的有效防控。通过实践我们意识到,作为急诊输液护理人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日常输液操作时要技术娴熟,及时、准确完成输液任务[5],只有在治疗中操作数量,患者及患者家属才能更愿意接受你的意见,对于护理人员提供的健康教育指导才能真心接受;(2)在日常和患者的沟通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对于医疗知识掌握较少的患者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解以达到让患者明白、接受的目的,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大声、耐心的讲解。

对于防范急诊护理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要优化急诊输液室的内部布局,要根据不同群体划分不同的输液区域,从而减少不同患者之间的干扰,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对于年老体弱的特殊患者合理安排输液床,减少输液对其带来的痛苦。对输液室的保洁工作也要加强,定期对输液室进行消毒和环境清洁,并且保证输液室内的空气流通。为患者提供尽量多的便民措施,例如服药用的开水等。其次要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水平,减少急诊输液中因护士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作为急诊输液护士,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护理技术和临床知识,也要有良好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要提供护理专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加强基本功练习,不断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急诊输液护士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时刻保持清醒状态,不能有半刻松懈,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要建立安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于一名护士需要照看多为患者的情况,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护士在为患者输液之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制度,查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药物用量、有效期等相关信息,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减少患者急诊输液的安全风险,使急诊静脉输液顺利完成。护士应与患者和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询问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耐心解答,服务时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对于不听从护理人员叮嘱的患者要耐心与之沟通,不能采用生硬的话语斥责患者或者家属,要积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医院纠纷的发生。

查阅相关资料,目前临床对于急诊输液潜在风险分析属于护理热点课题,急诊输液护理人员对于风险分析以及护理应用的重视程度比较好,都肯定分析风险并且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应对可有效提高急诊输液护理水平,例如:刘芙蓉等选取急诊输液室护士30名,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各15例,其中一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一组作为对照,结果发现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的A组护理人员,其患者满意度、风险管理考核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认为,在急诊输液科室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降低潜在护理风险的发生,通过预先发现潜在护理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输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于降低患者伤害,提高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的不同在于,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急诊输液风险的发生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风险分析更加科学,可信度更高。但是由于研究时间还是比较有限,所以对于问题的收集还存在不全面的情况,所以应继续扩大研究范围,针对新情况、新技术随时关注风险的发生。

通过对急诊输液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相关临床护理干预经验,针对相关风险制定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通过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经验,提高临床使用技能,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临床职业素养培养,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大大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综上所述,通过给予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潜在风险及护理应对方法培训,本院急诊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对提高本院急诊治疗水平,提高患者认同感具有重要临床、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阳春,吴敏,季学丽,等.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2):9-13.

[2]刘芙蓉,程丽萍,张绍红.风险管理在急诊留观输液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38-239.

[3]潘红丽,潘春英,曲书英.基层静脉输液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89-189.

[4]萧佩仪,张桂芬,何艳梅,等.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J].现代医院,2012,12(2):132-135.

[5]苏丽荣,郭全荣.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2,10(6):455-455.

通讯作者:

方晓玲1976年女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重症患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