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田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3

诗情田园

张蕾妍

——华兹华斯的浪漫

张蕾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华兹华斯寄情山水,所著作品在描写自然风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托着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华兹华斯自然浪漫主义

一、华兹华斯

1.华兹华斯的生平简介和文学生涯。

华兹华斯于1770年4月7日生于律师之家,他于八岁丧母,十三岁丧父,曾于1787年10月份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旅行,在法国亲身领略大革命的风暴,他住在布卢瓦,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并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妹妹多萝西(Dorothy)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1798年9月至1799年春,华兹华斯同多萝西去德国小住,创作了许多短诗,其中包括短诗组《露西》(LucyPoems),同时开始写作长诗《序曲》(ThePrelude)。1802年10月,华兹华斯和相识多年的玛丽·郝金生结婚。这段时间,华兹华斯写了许多以自然与人生关系为主题的诗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1803年华兹华斯游苏格兰,写了《孤独的收割人》(TheSolitaryReaper)。180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诗集》(Poems,InTwoVolumes),这部诗集的出版,总结了从1797至1807年他创作生命最旺盛的10年。其后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时已经没有什么作品了,他于1850年4月23日去世。纵观他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弥尔顿(JohnMilton)之后的一代大家。

2.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

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主张“自我”是自由的,“自我高于一切”,从而导致浪漫主义推崇的无所约束的个性;谢林(FriedrichWilhelmJosephVonSchelling)的“自然哲学”的目标就是要从自然追溯到精神,把自然还原为精神;在他看来,自然是看得见的精神,而精神是看不见的自然。这两点又成为浪漫派崇尚自然、表现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理论哲学基础。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理念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此番观点的影响。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他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他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poetryisthespontaneousoverflowofpowerfulfeelings),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他曾说:“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年)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华兹华斯关于自然的诗歌,优美动人,他的这类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情于境,情景交融。这种风格,是作者通过对诗歌的题材、诗歌所用的语言,以及对诗歌所用的格律、诗体和诗歌词汇的选择体现出来的。

3.华兹华斯的代表诗歌及赏析。

华兹华斯的众多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的抒情诗有:《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丁登寺旁》(ComposedaFewMilesaboveTinternAbbey,onRevisitingtheBanksoftheWyeduringaTour,July13,1798);长诗:《序曲》(ThePrelude);短诗::《露西》(LucyPoems)、《咏水仙》(IwanderedLonelyasaCloud)、《孤独的割麦人》(TheSolitaryReaper)等。笔者便试从剖析《咏水仙》一诗入手,分析华兹华斯笔下独特的浪漫。

《咏水仙》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在他的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本文采用顾子欣译本: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知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这景象所带给我的精神至宝。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在诗的开头,第一节中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孤单地在高高的天空飘荡,可见诗人心中的孤独与苦闷。然而就在这时,诗人发现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诗人看到水仙后心情豁然开朗,之前的忧愁苦闷之感一扫而空,在诗人的心中,水仙已经不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灵魂,代表了一种精神。诗的第二节中诗人着重描写水仙数量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闪烁,耀眼繁密。水仙似乎是动的,沿着弯屈的海岸线向前方伸展。诗人为有这样的旅伴而欢欣鼓舞、欢呼跳跃。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表现。诗的第三节中,诗人将视线转移到了湖岸旁的水面,在风的吹拂下,湖水荡起了层层涟漪,但在诗人眼中,湖水的波纹没有水仙那样轻快、热烈。他把水仙称为“旅伴”,亲切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凝视着,凝视着”,沉醉在花丛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但是,欢快的水仙并不能时时伴在诗人的身边,诗人离开了水仙,心中不时冒出忧郁孤寂的情绪。这时诗人写出了一种对社会、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纯洁的灵魂在现实的世界只能郁郁寡欢。当然,诗人的脑海深处会不时浮现水仙那美妙的景象,水仙在风中欣然起舞的图景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相反,经过时光的酝酿,诗人当时受水仙舞姿感染而产生的愉悦之情变得更加强烈,一次次抚慰温暖诗人的心灵,让诗人释然,又充满了欢乐。

华兹华斯曾说过:“诗的目的是在真理,不是个别和局部的真理,而是普遍和有效的真理”。所以我们对《咏水仙》的理解探索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咏物诗的层面,诗歌中传达的华兹华斯对诗歌,对自然,对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深刻思考,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与体会。华兹华斯生活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上半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拉开帷幕,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工业社会的发展必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让步,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掩藏的矛盾和迷茫中的人们正如诗歌开头那朵孤独、漫无目的飘荡的流云。与水仙这个自然的精灵相遇,让人们放下沉重的心情,感受到欢乐与希望。然而欢乐是短暂的,安慰也只是暂时的,离开水仙后,伤痛便是永恒的。但即便如此,在华兹华斯看来,是自然重新点燃了希望,温暖、照亮了人类空虚的心灵。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托。

二、华兹华斯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FrenchRevolution),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并对英国社会造成冲击。在这个背景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崛起,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英国的浪漫主义使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摆脱了理性的束缚,由传统的描摹自然、重视理性转向了描摹自我的内心世界、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崇尚自然,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自我的浪漫世界是英国乃至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突出特征。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高举“回到中世纪”的大旗,从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创作中大量汲取营养,从而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束缚,开始发挥自由的想象,表达强烈的情感,并从内容、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这一切都构成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独特的艺术风格。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LakePoet)的三位诗人,他们也是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与萨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RobertSouthey)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他们被称为“湖畔派”。湖畔派三位诗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华兹华斯的诗歌描写湖光山色和田园生活,歌咏大自然的美,诗风淳朴,清新自然,被封为“桂冠诗人”。

三、结语

英国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说:“华兹华斯的诗歌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华兹华斯以非凡的力量感受到自然给我们的愉快;也因为他以非凡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把这种愉快展示给我们,使我们分享这种愉快。”华兹华斯不仅作为“湖畔派”诗人的领袖人物,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开创了浪漫主义时代,而且用自己的力量阐释了自然的真谛,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和洗礼,造福于人类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孟庆枢李毓榛外国文学名著鉴赏上册[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3]袁宪军《水仙》与华兹华斯诗学理念[J].外国文学研究,2004,(05)。

[4]苏文青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