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病种管理患者的实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护士分病种管理患者的实施研究

肖彬娥

肖彬娥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病房分病种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制定符合病房分病种的管理,将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分病种管理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降低、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有较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病种管理规范、操作性强的诊疗服务模式。

【关键词】护士分病种管理实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73-01

近年来,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已被普遍接受,相对于传统管理方法我科实行分病种管理,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最大限度地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科室常见病种分给每位护士,护士对所管的病种必须掌握流程。首先记录目前的诊疗护理过程,针对该疾病或手术的相关医疗行为,依时间轴制定表格类的诊治计划,内容有住院诊治服务项目、治疗时间、治疗费用、阶段预期效果等,对医务工作人员提出了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对应规定的工作内容,取得对应的阶段效果,且控制医治费用在一定的规定范围内。

通过对病患治疗和护理效果、病患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为预后主要的衡量标准度为主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提高完善临床护理路径,使其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为病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及更大利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科室所有护士

1.2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自主设计调查问卷,采集科室10名护理服务工作人员的提议,经科室护长,专科护长审核,讨论后制定。包括对科室实施分病种管理的认识、态度、评价和实践情况等内容。以问卷形式进行此次调查,发放1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共10份,回收有效率100%。

1.3分析数据资料

创建Excel表格,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实施。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科室内10名经过骨科专科培训的护士,本科毕业,工作年限5-32年。平均16.7年:均为女性,见图表1。

表1科室护士的一般资料(n=10)

2.2分病种管理实践情况

进行小样本实验,先从几个病例出发,严格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尤其要关注记录和分析病种的变化状况,合理分析出该病种的纳入条件、排除条件、出院条件、住院时间、规范流程、变异情况下的处理措施等。随后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决定分病种的适当平均天数,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设计出与病种特征吻合的检验、医治(包含手术)、护理服务、康复等内容的规范工作步骤,且为达到进一步规范的目的采用表格的形式。随之制定病患临床护理服务项目、知情同意书、管理条例的实施流程等,确定日常应当落实的诊治护理服务。经过分析流程和审阅病例的途径,确定日常医治护理服务有效实行。确定恰当的最少住院时长:合理的住院时长一定是被定义的,结合和参考初始资料再确定适当的最短住院时长。

重视分析护理服务路径以及医患的原因。及时总结和改正新出现的状况,探讨解决办法。人员培训是实施分病种管理的一项关键性内容,需要回顾性分析和调查护理服务人员,对其实施统计学知识、循证医学等专业水平培训,确保科学有效地实施分病种管理。

调查显示50%护理服务人员参加指引和制定护理路径表格等工作,30%参加采集临床数据资料。20%参加分析数据资料和进行出院随访,探讨提高服务措施。见表2。

表2病房分病种管理实践情况(n=10)

3.讨论

3.1结果

科室护长对分病种管理十分关注,护士分病种管理规范、操作性强的诊疗服务模式。将科室常见病种分给每位护士,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重视病例的选择,制定职责,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成效,护士对所管的病种必须掌握流程。以病种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有较大提高。

3.2效果评价

由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长评估护理实施措施后状况,及健康教育情况,对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护理改进措施。通过护士分病种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体系和操作性强的诊疗服务模式。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发挥最大限度地积极性和创造性,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骨伤科专病护理路径人民卫士出版社主编刘联群页码(P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