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浅析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秀敏

浅析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秀敏

(蠡县中学河北蠡县071400)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在于教育,即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设民主环境,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因此教师要努力地营造—个民主和谐、生动活勃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的浓烈的学习情趣,进而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潜能。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饱含情趣、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情夺心:在提问题时,教师更应和蔼可亲,满腔热情,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教师要富于爱心,富于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知心人,他们才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心悦诚服地学习。我们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允许学生充分表现,相互交流,敢于质疑,敢于争论,鼓励学生的个性和独特,宽容探索中的错误和越轨,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民主环境中自由思考,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服从于教,教服从于考”,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时代发展到今天,“教学生学会”是低层次的,要“教学生会学”才是高层次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选择后者,才使人才素质有质的飞跃。“教学生会学”就需我们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自主学习,而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事实证明,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心曲之路。老师做到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注重抓住学生的思维创新点,恰到好处地渗透、点拨,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发展创造力,以教学过程的整体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探索和创新活动,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观察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给予操作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空,捉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3.引导创新行为,养成创新习惯

3.1多提问题,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为抽象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不断激疑,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分析和思考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归纳,以激起他们的主动创新意识,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创新习惯。

3.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求异创新。例如,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面对题目,力争在短的时间内,思考出较多的解题方法,达到一题多解要求,从而培养了思维创新习惯的养成。

3.3配合技能竞赛,表奖创新人才,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上,表奖有一定创新成果的学生,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给予肯定和认同,由此可产生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一堂课上,及时地口头表奖某名学生的创新行为,即可带动一大批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出一大批创新人才。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广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放失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特长,让他们学会吸纳,去思辩,去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个艰难任务,任重而道远,单靠课堂教学还难以完成此重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奋发图强,在改革中崛起,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21世纪输送新型的、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收稿日期: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