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李慎思

山东青岛莱西市城关中学266600

新课程改革,使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合作学习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师角色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三、问题情境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具有趣味性的同时,还要有探索性、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的问题,都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情境设计的问题必须有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时,我依次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正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

问题二:正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

问题三:正五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

问题四: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容易展开研究,大部分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互相交流的积极性很高,并很快得到答案,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会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四、化解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这是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突破重点难点的直接体现,更是教师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之一。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1.先出示两道计算题:

(1)101×99;(2)203×201。

2.再出示两道计算题:

(3)(100+1)×(100-1);(4)(202+1)×(202-1)。

3.对比(1)与(3)、(2)与(4),结果如何?

4.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列题:

(1)(x-6)(x+6)。(2)(1+2x)(1-2x)。(4)(2a+3)(2a-3)。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五、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充分合作的理由

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学生首先要在教学设计的自学部分发现问题,然后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根据所出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探索“利用相似三角形测旗杆的高度”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我们操场上的旗杆有多高?那么你能测出旗杆的高度吗?”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经过组间交流、辩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并投入了情感,最终形成了准确、清晰的知识建构。这个过程既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又有了理性的收获,而且解决了数学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还有合作的必要性吗?没有理由的合作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问题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合作的理由。

六、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不同,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数学课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扬长补短,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