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成功的关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重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成功的关键

毛廷军

(平塘县牙舟中学贵州平塘558303)

【摘要】阅读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重视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阅读;关键;效率;方法;指导

Thevaluereadingteachingisthesuccessfulkeyoflanguageteaching

MaoTing-jun

【Abstract】Readingisformationthefoundationoflanguageproficiency,isalsotrainstudentexpressionabilityofimportancemethod,so,thestudenthavetocontrolvalidofreadingmethod,thencanexaltationstudyefficiency.But,incurrentlyofthelanguageteachingstillexistenceseverityofthephenomenonof"heavyexplainindetail,lightreading".Atlanguageteachingvaluereadingteaching,churchstudenthowobtainaninformationinthereading,takeintorefine,analysiswithcomprehensivetosolvesolidproblem,havebecomeagesdevelopmentofdemand,valuereadingisthekeyoflanguageteaching,solanguageteacherhavetochurchthestudentcontrolreadingmethod,thusexaltationstudentofstudyefficiency.

【Keywords】Reading;Key;Efficiency;Method;Instruction

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重视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讲究阅读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呢?

1.有效地进行文本多元化解读

阅读是一种情境性的言语实践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自已的生活经验、认知条件和个性气质。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积级参与。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效进行文本多元化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中实现文本多元化解读的有效策略,引领学生在多元化解读过程中开启智慧,张扬个性,形成语文能力。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一般认为,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中得到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和多向解读性。另外,我们知道,读者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源于学生已有的“经验”,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组织者、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应抓住有利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杜牡的《清明》一诗时,不妨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某种文体的偏爱进入文本,做多元化的解读。

喜欢小令的,可以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借总问酒家何处?有牡童,遥指杏花村。”一扫原诗愁绪,节奏何等明快!喜欢智短剧的,则可读成:“清明时节(时间),雨纷纷(背景),路上(地点),行人欲断魂(人物神态),借问酒家何处是(对白)?牡童遥指杏花村(远景)。剧情展开,烟雨蒙蒙中,行人穿过小路,走过杏花小店。留下的空白,暗示人生匆匆,寄寓难以言说的惆怅。喜欢广告的,又可以读成:画面:烟雨蒙蒙中,牡童屈指扬臂。行人趋近酒旗飘飘的酒店。然后推出字幕:“甘泉佳酿,杏花大曲”。看看,这又是多么富于去动感的广告。

这样学生阅读的创造性就会被这种多元化文本解读给充分调动起来了。

初中语文教学要以阅读教学为中心,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强化阅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阅读教学也要从培养兴趣开始,稳定的兴趣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养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上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课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举的方法很多,如在学习课文时,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文讲些小故事、小幽默,课本剧表演、表情朗读、利用图画影视幻灯音乐摄影等也可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另外,多鼓励表扬也是重要方法。例如阅读笔记做得好的、对文章理解有创意的、阅读量比较多的,都值得表扬,成功是靠成功推进的,让学生体验成功会给他们的课内外阅读带来无穷的乐趣,也会增强学生的信心。

3.选择与推荐阅读内容

学习课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但仅靠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不出阅读的素养,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才是阅读教学的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用课外弥补课内。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这就首先要选好课外读物,学生读什么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面对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老师要该怎么选择呢?《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推荐一些书目,但也只建议,没有死的规定,每位教师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读物。为摸清学生情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需要,以新课程推荐的书目和与课文有关作家作品为重点推荐对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容易接受。如教学《出师表》,就指导学生去读《三国演义》;教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指导学生去读《水浒传》;教学《荒岛余生》;就让学生去读《鲁宾孙漂流记》;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课后阅读《朝花夕拾》。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内,又扩大了课外阅读量。此外,平常也向学生推荐《读者》、《小小说》、《微型小说》、《杂文报》、《中学生阅读报》等杂志,深受学生欢迎。

4.阅读时间的安排与保证

阅读需要充分的时间保证,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主要以课外为主。为了保证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可以在集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每周划出一、二节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在这指定的时间里,可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边指导边阅读,或摘抄资料,或自由阅读。这种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深受学生欢迎,也可以在班级进行阅读,老师可以指定书目,也可以学生自备。集中阅读这种方式对刚升入初中的新生特别适宜,对他们尽快进入阅读状态、培养阅读习惯、产生阅读兴趣起了很好的作用,有利于带动学生课下阅读。除了校内的阅读时间要有保证外,也要指导学生校外也应该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这一点可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生每天要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可进一步扩大,读书、阅报、看杂志都行。教师也要加强督促和检查,不能流于形式。

5.阅读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阅读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要求和个人习惯选取不同方法。掌握最佳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起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也十分精辟地说明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战场,要充分利用课堂上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对象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有的文章要精读,有的文章要速读;有的文章只要不求甚解,有的文章要刨根究底;有的文章看过则已,有的文章要做读书笔记。不同文体的文章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议论文、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与记叙文就不一样。教师在课堂要对对这些方法进行一定训练,直到学生掌握并能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去。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以后从事的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阅读教学,将阅读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阅读与鉴赏》2008.3(下旬)曹鸿彬《谈新课标下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开展》。

[2]《语文课程标准》。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收稿日期:2010-12-02